中國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 在建機組全球第一-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在建機組全球第一  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穩定

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部4月15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表示,當前我國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在建機組全球第一,核技術利用量大面廣,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定。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將始終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和核安全觀,全面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確保核與輻射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我國現有47臺運行核電機組、15臺在建核電機組,有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在用放射源約15萬枚,射線裝置近20萬臺(套)。郭承站說,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態良好,在建機組質量受控,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運行。

最近,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公佈了全球核電機組2019年綜合指數排名,全球411臺運行機組參評、65臺滿分,我國45臺機組參評、23臺滿分,在全球處於較高水平。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印發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第三層級355份監督執法程序,進一步規範了現場監督檢查執法的模式和尺度,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進展。“為落實核安全法要求,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法規制度建設,構建了一套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法規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了一套制度體系。”郭承站說。

新冠肺炎疫情有沒有對核電行業造成影響?“沒有核電廠因為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停堆或者關閉。”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表示,運行核電廠本身擔負著春節期間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任務,在春節前一段時間,各個核電廠就制訂了發電保障計劃。現在來看,發電保障計劃為疫情期間保證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我國建立了一套自動的監測網絡,覆蓋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同時,在重要核設施周邊建立了一套監督性監測體系和一套應急監測體系,在全國有1600個監測點,包括水、氣、土和生物監測,這些監測數據都通過生態環境部網站及時發佈。”郭承站表示。在長期監管能力建設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已經基本建成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核安全許可管理、核電廠的經驗反饋、核技術利用管理等信息系統。

按照核安全法規定,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建設應與核能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所有在運核電站一共產生了整備好的廢物總體積大約1.6萬立方米。同時有三個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正在運行,建成的處置能力為7.6萬立方米,目前已經接收處置廢物4.5萬立方米。”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介紹,目前三個運行的處置場正在進行改擴建。同時相關部門和單位也正在開展新處置場的選址,準備在核電發展相對集中的省份選址建設新的處置場。

“從技術上講,建造一個放射性廢物處置場不難,主要還是公眾的接受性。”江光說,生態環境部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公眾宣傳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監測數據,讓大家心裡有底。

孫秀豔 寇江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