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间最好不要礼到人不到,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做到礼到人到,这句话对吗?

陈仓老味


的确应该是如此的,别人请你并非在乎你的人情礼费,而更是看重相互间的关系,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如果没有非必要的原因、理由,确实是不应该礼到人不到的,这是一种人情世故的事情,也涉及到对人的尊重。

至于说到确实因为其它实际原因无法出席,也应该提前通知主人家,尽量解释清楚不能出席的原因,否则就很容易让主人家产生误会,因为礼到人不到是对主人家的一种轻视和侮辱,甚至有暗示主人家身份不足你让你去应酬他,又或有贪图你的贺礼、巴结你之嫌。


老树时光倒流


所谓:洞房花烛夜,乃人生八大喜之一,是个喜庆,热闹的场景。从古至今,亲朋,友好,乡邻纷纷登门道贺,并送上贺礼,礼金,同时帮帮人场,以示对事主尊敬。

此时的事主,关心的不单是礼金,最看重的是人气,是场面,把亲朋好友的光临,视为荣幸,感到蓬荜生辉,所以,并不在乎多双筷子,多只碗。

而今,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已经变味了,人情淡了,铜臭味浓了,相互之间的往来,礼品和礼金成为主角,礼到人不到。你做初一,我为十五,渐渐地相互适应,见怪不怪,演变为常态。

人与人之间往来,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是一种悲哀,是极不正常的社会风气。所谓人情世故,有人有情,无人无情,有礼无人,只有礼金,无人捧场,十分尴尬。

礼到人到,是一种看重,也是对别人尊重,同时,亲朋老友很久不见,可借此机会,相聚一叙。说是没时间,脱不开身,等等,不过是些托辞而已。所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敬一尺,我敬一丈。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各地大力提倡导,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婚事简办,或许,大操大办,重礼轻人之风,会被慢慢扭转,让人之往来回归正途,以情相交,和谐相处。


丝语情话


朋友,你好!我是谢王堂前燕,很开心看到你的问题,因为一直以来,我就想和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这次终于可以一吐为快。

首先,这个问题要分情况。亲戚和朋友的交往原则不一样,送礼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要分开对待。

对于亲戚来说,除了老婆那方的,我们一般没有选择权,所以亲戚就会有不同类型,亲戚里有喜欢的,也有并不怎么喜欢却又绕不开血缘的。而朋友就不一样,朋友都是我们自己投缘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朋友之间来往,无论生日、酒宴等我会尽可能地礼到人也到,否则总会有一种负罪感,感觉对不住朋友。实在无法到场,我会直接和朋友解释清楚,以免产生不必要误会。

这里重点说说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

谢王堂前燕虽然目前住在城里,但是出身农村,有很多亲戚都还在农村里,所以也就免不经常来往。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风俗,反正我觉得我的家乡一直以来有想方设法摆酒的陋习,让我深恶痛绝。

看看下面这家亲戚吧!

有一家亲戚(二女一子)十年之内摆了十一次酒,分别是他家儿子结婚、添孙子摆酒、孙子满月酒、周岁酒、六岁酒、亲戚六十大寿、儿子二婚摆酒、建房酒、亲戚家老人八十大寿、亲戚家老人过世、儿子县城买房。(家里有体制内工作人员而身边又有这样亲戚的应该算过送礼的一本帐)虽然这家亲戚可能是最夸张的一个,但是以十年为一阶段计算的话,摆酒六七次的不在少数。

再看看我家情况:由于家里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除婚丧嫁娶外禁止摆酒,十年来,我家仅我结婚、五年后奶奶过世摆过两次酒。当然我是个异常怕麻烦的人,即使没有任何限制,光张罗一次酒席的那些繁琐程序,我就一个头两个大。而我的一个姑姑(家中无体制内人员),结婚快四十年了,仅仅摆过三次酒而已。

最奇葩的是,那些摆酒有瘾的亲戚,无论你给他家送过多少次礼(金),他在别人家摆酒时都只会回最近别人送的礼。这样的亲戚表面看起来貌似遵从礼尚往来的风俗,实际上就是以巧立名目的摆酒之名行敛财之事。

让我们回到亲友之间送礼要不要礼到人到的话题,谢王堂前燕的观点是:给朋友送礼尽量礼到人也到;给合情合理的婚丧嫁娶、多年才摆一次酒的亲戚家(比如我姑那样的亲戚)送礼也尽量礼到人到;而对于那些胡乱摆酒、搞亲情绑架的亲戚,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感情,要么微信红包,要么托人带去礼金。毕竟,人家在乎的就是这个,“礼多(了)人(就)不怪嘛!”。

我是谢王堂前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聊聊身边送礼的故事。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