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的一個疑問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在廣東虎門海灘銷燬收繳的鴉片110多萬噸,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1840年6月,英國政府公然發動侵華戰爭,英軍封鎖珠江口,北上攻陷定海,直趨天津,威脅北京,史稱“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中的一個疑問


鴉片戰爭中,道光帝驚慌失措,以“辦理不善”為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和英軍談判。在雙方談判期間,英軍強佔中國的香港島,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英軍先後攻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淞、鎮江。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雙方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地為通商口岸;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岀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鴉片戰爭中的一個疑問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英國人通過這次戰爭,讓清政府學會了“怎樣做生意”和“怎樣做人”。

鴉片戰爭中,道光帝將林則徐革職查辦,發配新疆伊犁,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我有一個疑問:如果道光帝大力支持林則徐抗擊英軍,那麼當時的中國能否擊敗英國?能否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