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西遊記》故事裡,豬八戒看見清風和明月兩個道童吃人參果,就讓溜撒的孫悟空去鎮元子的園子裡偷幾個來嚐嚐。

  結果,孫悟空拿著三個人參果回來,師兄弟三個共享,豬八戒一口吞下,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什麼?”原文中這樣寫道:

  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軲轆的囫圇吞嚥下肚。

  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細嚥,嚐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和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地吃吃。”

  《西遊記》故事裡,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三朝未滿的小孩,多則七八斤,少則五六斤,畢竟,怎麼說也是一萬年才結果的寶貝,小不了。至於豬八戒為何能一口吞下,是有原因的。

  其一、豬八戒身形巨大,巨口獠牙,本是妖精出身,《西遊記》作者說得很清楚——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莫說是三朝未滿的小孩,便是三五十歲的壯漢,一口吞之,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比如獅駝嶺的青獅,不就一口吞下了孫悟空,嚇得豬八戒撒腿就跑,唐僧聽了,哭哭啼啼,都以為孫悟空既然被吃了,定然是回不了了,怎曉得青獅精一口吞下孫悟空,還來不及咀嚼,孫悟空完好無缺地回來了。

  比如陳家莊一站,為了對付靈感大王,孫悟空變作陳關保,八戒變作一秤金,去替祭,卻問:“怎麼供獻?還是捆了去,是綁了去?蒸熟了去,是剁碎了去?”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孫悟空之所以敢去替祭,他打的什麼樣的主意?大家都清楚!不就是趁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還來不及咀嚼,就一整個滾到對方胃裡,鑽進對方的肚子裡嗎?

  可見,妖怪吃人,若是隻為圖口腹的話,是很可能採取一口吞之的方案,除非是不可多得的上品,才會細嚼慢嚥,慢慢品嚐。所以,豬八戒一口吞下人參果,並非稀奇事兒。

  《西遊記》故事裡,豬八戒一口吞下人參果不要緊,卻更加調動了他肚子裡的饞蟲,絮絮叨叨地說“人參果吃得不過癮”,走漏了風聲,惹來清風和明月的一場怒罵,最後,惹惱了孫悟空,推倒了人參果樹,闖下了大禍,正所謂:“靈根現出芽枝損”。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故事的最後,南海觀音菩薩親自出手,孫悟空前後跑腿,救活了人參果樹,正所謂:“甘露滋生果葉全!”豬八戒終於得償所願,又分到了一個人參果,得意細細品嚐滋味,作者卻說是:

  “三老喜逢皆舊契,四僧幸遇是前緣。自今會服人參果,盡是長生不老仙。那長老才是:有緣吃得草還丹,長壽苦捱妖怪難。”

  話說人參果貌似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解渴?這就涉及到豬八戒一口吞下人參果的第二個原因!豬八戒一口吞下人參果的深層原因,也就是“人參果”的真正寓意所在。

  其二、人參果本是“人生果”,又喚作“混元道果”,世人在口舌場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識仙家異寶,才會真把人參果當成尋常解渴的果子,就好似豬八戒一般“軲轆的囫圇吞嚥下肚”,不知滋味。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西遊記》本是人生修行的著作,正所謂“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西遊記》的另一個名字,喚作《西遊釋厄傳》,所謂“造化”,說的是凡人的命運,也是人生修行。

  其實,就孫悟空本身來說,何嘗不是一顆人參果呢?正所謂:“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這部《西遊釋厄傳》,作者以孫悟空的這個“心猿:的身份,帶世人尋仙訪道,所尋訪的大道,把儒家、道家、佛家這三家融會貫通,何嘗與宗教之爭有關?不過是在講“修心”二字,正所謂:“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

人參果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豬八戒多大的口?竟然可以一口吞下?

  聖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生修行之路,有人懵懂,好似豬八戒,自小生來,已是心性拙,偏又貪閒愛懶無休歇,不學也不思,更不曾養性與修真,一味地混沌迷心熬日月,習慣了“軲轆的囫圇吞嚥下肚”,自以為一口吞下了一切,快人一步,無憂無慮,卻也不知滋味。

  文/姜子說書

  圖片來自《西遊記》相關電視劇及相關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請點贊並收藏,有想法請留言參與評論,關注姜子說書,站在原作者的立場帶你看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