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喻御风如屏障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功疗风最要”

防风,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明防风。素体虚弱恶风怕冷易感冒之人,常可通过辨证在中药处方配入防风治疗。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经典古方防风通圣散,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防风,喻御风如屏障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功疗风最要”

防风通圣丸里面的成分主要有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甘草等。

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等(防风通圣散)乃取其表里双解剂之功。

在《医方考》中:“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黄、芒消、滑石、栀子泄热于二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

防风,喻御风如屏障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功疗风最要”

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

方中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运別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

别名,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一,《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防风: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

防风有发汗散邪、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防风,喻御风如屏障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功疗风最要”


多用于风寒感冒之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风热感冒之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本草求真》可见荊芥与防风相配 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固表止汗之良方。

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时,常用防风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效果好。

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运动员慎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