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問的源流(三)——“氣”的意蘊

筆者認為從風水學問的學理、原理與智慧上明晰論述是區別“江湖術士”信口雌黃與“書房先生”口若懸河的本質標示。

有些風水易友經歷了大半輩子風水學問的實踐,終究還是停留在各家各派不同的爭論當中而無法參透,正是由於這些易友從數術入門,又沉迷在各家各派不同數術模型的演繹當中不能自拔,忽視了探求領悟建立數術的基本原理。筆者會逐步講到風水學問數術方面的運用,希望讀者朋友不要著急,且看筆者慢慢道來。

風水學問的源流(三)——“氣”的意蘊

山巒之氣

景純先生在經典《葬書》中記述“氣乘風則散,散界水則止”的“氣”在風水學問上又是什麼涵義呢?“氣”在中華民族的學問中是一個特別重要而又非常複雜的概念,在各種典籍闡述中有著各不相同的內涵。

在風水學問的原理上,筆者本人比較認同《列子.天瑞》的解釋:“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 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沌。” 用現代哲學的語言來說,“氣”體現的是關於物質存在和運動的哲學範疇。

列子把“氣”的生成到具備形質的過程說得很明白,氣、形、質是一體的,故未相離也。《易經》“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同樣闡述了萬物皆有氣,因“氣”聚而生,“氣”散而死的生命與器物變化的易理。如,一個人的生命是由父母精氣結胎而成,古人認為雄與雌生物功能上的“交媾”實質上是“氣”的“交媾”,交媾是氣的化成過程,這個過程會孕育誕生另一個形質俱全的生命。

再如,風水學問上的被稱為“龍”的山巒,雖然具備了有山體、岩層、土壤等物質的形狀,到底是什麼發生聚變而形成山巒?歷代先聖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對自身的體悟,認為是無形無狀、周遊六虛的“氣”在聚散中形成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山巒,先聖通過尋找形成山巒之前的“氣”,辨別能孕育和誕生生命的“氣”,“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演經立意開創了風水學問的先河。

風水學問的源流(三)——“氣”的意蘊

列子御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