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

1“教師管教權” 重回公眾視野

近日公佈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中,對中小學教師管教權的明確規定。該條例提出,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上課期間不專心聽課、不能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課紀律等行為可以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

“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條例強調教育懲戒權,引發輿論關注。將懲戒權上升到可操作性的具體條款,是恢復教育懲戒權穩妥的方式。但現實中,教育懲戒是系統的問題,複雜的多。即使制定具體細則,也不一定能概括所有情況。


——

2 舉起戒尺,顧慮多多

——

教育懲戒權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出臺細則必不可少。

在廣東省的這份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中,明確教師必要時可採取教育懲罰措施,學校可以根據學生違紀的情節、後果和影響,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對有不良行為的違紀中小學生,由監護人陪同在學校寫檢討書,並由監護人簽字。有不良行為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或者違法但免予處罰的學生,由其監護人陪同在學校進行專門法治教育。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依法送往專門學校進行法治教育。紀律處分、寫檢討書、法治教育、送專門學校……

細則規定詳盡,但操作起來卻遭受一些質疑:哪些情況屬於不良行為?監護人不配合怎麼辦?哪些懲戒是合理的、可行的?教師在日常教學該如何拿捏教育懲戒的分寸?

“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圖源:紅星新聞

加之,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家長過度干預,對孩子過度偏袒的問題,教育懲戒仍難以擺脫教師不敢管、不想管的困境


——

3.孩子到底該怎麼罰呢?

——

懲戒有度,成長有路。當教育懲戒有了準確的法律標準,教師的管教行為也能夠更準確。教育也並非“說不得,管不得”。

網絡上有許多有趣的案例,許多老師的創意懲罰方法,不僅讓“熊孩子”長了記性,還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和興趣。

有個孩子上課偷玩奧特曼卡片,被老師沒收了。老師罰孩子給全班上一堂奧特曼專題課,講解十分鐘,講得好才把卡片還給他。

幾天後,老師收到了孩子和媽媽一起精心準備的PPT。

“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其實這不只是一個懲罰,更是一個獎賞。上臺分享自己喜好的東西,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上課吃辣條,被老師發現了。既然對迷戀辣條的味道,老師就罰他做一個辣條專題。

“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把辣條從製作流程都研究一遍,上臺來講講它是怎麼變得這麼讓人慾罷不能的。

之後,孩子自己都能意識到辣條在健康衛生上的問題了,也可能對美食製作產生興趣。

還有個小孩,下課老師往小賣部跑,經常抱著一堆零食,上課的時候也跑不回來。

有位數學老師就想到一個法子,專門罰孩子下課去買零食。但得按他的要求來,比如一個課間的時間,2塊錢必須剛剛好買回來3樣;3塊錢買回來5樣,還要求有2樣是重複的......

“熊孩子”該怎麼罰?教育懲戒權被寫進法律,老師們有招了

這樣的懲罰方式,估計孩子的數學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罰孩子從來都不是罰得狠,罰的嚴厲,效果才好。教育是門大學問,罰的巧妙,學生才更容易接受。你覺得呢?

——

內容部分整理自網絡

消息來源:光明日報、紅星新聞

編輯|王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