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威特努姆Wittenoom曾经是西澳大利亚沙漠中一个繁华的小镇,从当时用来建造澳大利亚几乎所有建筑物的石棉矿中致富。但是,居民和矿工开始死于癌症,随着石棉的致命影响被人们所知,该镇被废弃了。

威特努姆在西澳大利亚州皮尔巴拉地区的哈默斯利山脉Hamersley Range内,是一个被官方宣布受到严重污染的地方。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威特努姆


石棉

由于石棉的纤维柔软,具有绝缘、绝热、隔音、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和耐磨等特性,在商业、公共事业和工业设施中有相当多的用途,例如耐火的石棉纺织品、输水管、绝缘板等石棉水泥制品,及各种绝热材料等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电器、汽车、家庭用品等。

1970年发现石棉纤维对人体有害,吸入石棉粉尘不仅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形成肺尘病,还能诱发支气管肺癌、胸腹膜间皮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附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宣布石棉是第一类致癌物质。尘状的石棉可以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极其微小的石棉纤维飞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体的肺后,经过20到40年的潜伏期。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白云母上的纤维状透闪石石棉

在欧洲,据预测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发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将达到50万人。而在日本,预测到2040年将有10万人因此死亡。

有鉴于此,多数国家都倾向逐渐减用甚至禁用石棉。

以往的建筑内往往含有石棉来作为建材,若在良好的状况下留在原来位置不受干扰,石棉不会分裂释出石棉纤维而浮游于空气中,但当工作人员进行保养、翻新、拆卸或其他任何工程,都会扰动含石棉物料,例如美国纽约世贸大楼崩毁后,灾难现场就持续被监测到有石棉污染问题,因此许多国家要求进行建筑物拆除或整修前的石棉拆除工作。

蓝色石棉是最致命的石棉类型,因为其细丝的长度会刺穿肺组织,且不能被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所吸收。

根据美国的研究,它已经杀死了全世界18%的采矿者。

在世界上很少见到蓝色石棉,但在西澳州的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此物质却非常丰富。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蓝色石棉

威特努姆及其周围地区主要是牧区,直到1930年代该地区开始开采蓝色石棉。在1947年,一个*公司市镇在当地建成,到1950年代,这个小镇成为了皮尔巴拉地区最大的镇。

(*公司市镇是指范围内几乎所有商店和住屋皆由同一间公司所拥有的地区。)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威特努姆是澳大利亚唯一的蓝色石棉供应商。

该矿于1966年关闭,2007年3月,该镇被废除,在澳大利亚的地图上永远被抹去。今天的威特努姆成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鬼镇。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现在的威特努姆


发展

兰利·汉考克Langley Hancock(下称Lang)于1930年代初发现了威特努姆峡谷蓝色石棉。1937年,Lang向当时正在开采和处理白色石棉的Islwyn Walters(下称Izzy)和Walter Leonard(下称Len)展示了他在峡谷中采集到的蓝色石棉样本,仨人决定共同发展这个地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石棉主要从南非和加拿大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澳大利亚的石棉市场每年价值100万澳元,并且具有出口潜力。Lang与迫切希望使用石棉作为防毒面具过滤器的英国人进行了有希望的谈判,他的合伙人Izzy和Len也同时与美国的约翰斯·曼维尔进行了谈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石棉被大量用于坦克、飞机、战舰、头盔和防毒面具的制作。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兰利·汉考克(Lang),摄于1985年。

1943年,CSR公司收购了威特努姆峡谷的蓝色石棉矿山,Lang 成为蓝色石棉采矿和制粉业务总监。

1947年,威特努姆镇建成,为附近的石棉矿提供服务。它距离矿山和工厂约10公里,到1951年,该镇拥有150所房屋,人口超过500人。

到1956年,威特努姆的产量估计为590,000吨矿石,从其中能收获约20,000吨石棉。

从1950年到1960年代初,威特努姆是澳大利亚唯一的石棉供应商,从1943年到1966年共开采了16.1万吨石棉。

从1956年起的5年中,CSR公司石棉开采业务一直盈利,然而之后却因为石棉价格下降而导致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在开采石棉的大多数年中,该业务都蒙受了损失。1966年12月30日矿山关闭时,它的累积债务约为250万美元。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石棉工厂,摄于1962年。


员工

在夏季,威特努姆的气候炎热潮湿,而且通风不良,尘土飞扬的矿山和工厂使得工作环境极其不舒适,许多工人很快就会因为忍受不住恶劣的工作环境而离开。

在石棉矿工作的23年之间,有大约7000名工人曾在这里工作。近一半的人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少于3个月。

CSR在吸引工人到矿山工作时遇到问题,并于1951年曾写信给移民局求助,CSR曾派代表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招募工人。许多无法在自己国家找到工作的欧洲移民与CSR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在威特努姆矿山和工厂工作。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1962年,矿工在威特努姆参加石棉铲土比赛。

威特努姆矿山和工厂运营期间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最大的问题是由漂浮在空中的微小石棉纤维所组成的石棉粉尘。员工在通风不良的工作环境中,每天在石棉粉尘中工作,而且没有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而安全的工作系统和条例也并不明显。

大约有13000名非员工居住在威特努姆镇,他们都是矿工的亲属。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在鼎盛时期,威特努姆的人口超过2万,并且还有一个受欢迎的赛马场。


健康问题

1944年,矿山检查员亚当斯Adams在调查报告中阐述了威特努姆的粉尘威胁,并在报告中讨论了降低粉尘含量的必要性。西澳州矿业工程师也报告了威特努姆产生粉尘的危险。

威特努姆的第一例石棉沉著病发生在1946年,但起初人们都没有把病与石棉联系起来。

1948年,政府医务人员埃里克·桑特医生 Dr.Eric Saint致信西澳大利亚州卫生局局长,警告矿山和工厂的粉尘水平、缺乏抽气机以及石棉的危险和石棉沉著病的风险,他还警告威特努姆矿山管理处石棉是很危险的,暴露在石棉中的人会在6个月内患上胸腔疾病。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在威特努姆检查石棉,摄于1950年。

曾在西澳州卫生局工作的吉姆·麦克纳蒂医生 Dr.Jim McNulty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介绍了他在1959年访问威特努姆进行临床检查时观察到的工作条件。他报告说:“通常很脏、很多尘,地板上到处都是石棉,当你接触到任何表面都会迅速弄脏衣服...矿井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与灰尘密切接触。” 麦克纳蒂医生多次警告该公司石棉对矿工和该镇居民的危险。然而麦克纳蒂医生和卫生署都无权命令关闭矿山。

1962年,麦克纳蒂医生威特努姆CSR蓝色石棉矿中的一名工人身上诊断出澳大利亚首例间皮瘤病例。

麦克纳蒂医生坚称CSR始终都知道,如果继续在没有充分抑尘的情况下运行矿山,则可能会严重威胁威特努姆矿山和工厂工人的健康。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威特努姆石棉矿井中的电力机车和火车,摄于1958年。

在1977年至1992年之间,西澳州卫生署和其他当局进行了八项涉及空气监测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暴露了许多问题,关于居民健康风险的争论尚未得到最终解决。后来环境保护局的报告提供了有关污染程度的详细信息。检查报告表明,该镇几乎每个区域都有一定数量的石棉纤维。

毫无疑问,CSR知道在威特努姆的工作条件下极有可能导致石棉沉着症和癌症。而且尽管有医生和检查人员的警告,CSR仍在继续进行矿山和制粉厂作业,并基本没有抑尘措施。

现在,这被认为是威特努姆工人都过早身亡的原因。

在1970年代,高级胸腔医师珍妮特·埃尔德Janet Elder对前威特努姆工人中新的间皮瘤和其他石棉引起的疾病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她回忆说:“可怕的悲剧是,许多受害者在到威特努姆时都很年轻、很健康。”

威特努姆CSR蓝色石棉开采和制粉对所有澳大利亚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西澳大利亚州,那里的人均恶性间皮瘤发病率是澳大利亚或世界中最高的。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往货车装入石棉,摄于1961年。

所以在1966年,当时的西北部长查尔斯·科特Charles Court就CSR关闭在威特努姆

的石棉矿发表声明:“这不是威特努姆的终结,而是其历史新阶段的开始。”

而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多年来石棉矿这一经济支柱,带来了2000多例的石棉相关疾病死亡案例。在失去了石棉矿的同时,也终于停止了这一“杀人”的源头。

间皮瘤是石棉相关疾病中最致命且无法治愈的,这是一种痛苦和侵略性的癌症,侵袭肺部和腹部的内膜,仅在诊断数月后就杀死了许多病患。

根据平均潜伏期估算,在未来的10-15年内,预计将有40,000多人死于与石棉有关的疾病。

截至2015年已有10,000多人死亡。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石棉矿建筑物,摄于1965年。


废除小镇

1978年,州政府采取了逐步停止威特努姆镇活动的政策。该政策被认为是应对该镇及其周围地区被蓝色石棉广泛污染之下所采取的最适当的行动方针。

政策中通过政府出资购买镇民的房屋、企业和财产鼓励镇民自愿搬出威特努姆镇,而且还会支付一部分的搬迁费。

许多当地居民反对关闭该镇,政府人员努力游说他们是为了清理小镇并将其发展为旅游胜地。

1981年,政府重申了逐步废除威特努姆的政策,并开始了新的旅游胜地建设规划。

1991年年底,在逐步淘汰政策之下,政府花费了超过140万美元,结果威特努姆人口从1984年5月的90多人减少到1992年3月的45人。

1986年-1992年,大约有50所房屋和其他房屋建筑物被拆除。当人口减少时,学校、医院和警察局都逐步关闭了。

1993年,该地机场正式关闭,政府表示不会强迫威特努姆镇民离开,但不鼓励新居民进入城镇。

政府对威特努姆和附近矿区修复的成本和可能的方法进行了许多估算。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峡谷和石棉矿,摄于1985年。

1993年,研究发现在试过各种方法来清理威特努姆镇的15年来,当地仍然存在着广泛的污染。最终报告建议进行清理包括:清除100毫米的受污染表层土壤,并在严格的指导下用砾石盖代替,估计费用为243万美元,该报告阐述该镇在清理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获得报告之后,威特努姆跨部门委员会并没有组织进行系统的清理工作,因为委员会认为该镇不大可能完成让人满意的清理效果,而且清理的收益、所涉及的风险都无法与投入成正比。

在法律意义上,鼓励人们在清理完毕的蓝色石棉污染城镇中生活,若居民或访客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染上了与石棉有关的疾病,他们都很有可能会针对参与该项目的组织或政府提起法律诉讼。

所以尽管是在清理过后,威特努姆镇也再不可能住人了。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威特努姆蓝色石棉矿山和工厂


现状

2006年6月30日,政府关闭了威特努姆的电网。

2006年11月,一份报告评估了威特努姆镇和周边地区与石棉污染相关的持续风险,并将游客的风险分类为中度危险,居民的分类为极度危险。而且尾矿中的石棉正在通过饮用水向峡谷、城镇地区、洪泛区、牧场和其他居住区蔓延。

2006年12月,皮尔巴拉和区域发展部长乔恩·福特Jon Ford宣布将撤销威特努姆的城镇地位,并于2007年6月宣布正式废除该城镇。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1995年的威特努姆

卫生部和经认可的受污染场地审计师均对该报告进行了审查,发现在抽样地点的表层土壤中检测到的

游离石棉纤维的存在,这表示在当地存在着高度的公共卫生风险。审计师建议将报告中定义的旧城区和其他受影响区域归类为“受污染——需要整治”。随后,2008年1月28日,根据《2003年受污染场地法》,环境与自然保护部将威特努姆列为受污染场地。

但是,对于污染所构成的危险,人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地质学家、矿区和牧区的前矿工马克·内维尔Mark Nevill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说,该镇的石棉含量低于大多数设备的检测水平,真正的危险在于峡谷本身,因为其中尚有石棉。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为了防止人们前往,威特努姆从路标和地图上抹去。

截至2016年,威特努姆只剩下3名居民,他们对西澳大利亚州政府打算拆除该镇以及停止清理服务表示不满。

2018年底,政府出台了将剩下的3户居民进行强行驱逐的计划。

据2018年一份报道,作为一种极端旅游的形式,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访问这个鬼镇。

澳大利亚间皮瘤登记处(AMR)是澳大利亚政府参与对抗与石棉相关癌症的另一种方式。这个国家数据库跟踪有关2010年7月之后被诊断为间皮瘤的人的信息。它记录所有新病例,以帮助政府制定政策有关如何处理仍然存在于该国的石棉,以及如何减少今后的间皮肿瘤。

1943-1966年之间,澳大利亚蓝色石棉公司雇佣了6500名男性和500名女性从事蓝色石棉的开采和制粉工作。

自1975年以来,对曾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定期进行生命状态和死亡原因追踪。到1986年,因胸膜炎和腹膜炎死亡的有85例,但是没有一例是在首次接触蓝色石棉的10年内发生的。

1966年进行的工业尘土调查为员工的累积蓝色石棉暴露量估算提供了基础。自首次接触以来,间皮瘤的发生率随时间呈指数式增长,并且随着对蓝色石棉的接触强度而增加。按照间皮瘤发病率与接触强度、接触持续时间和首次接触以来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估计,到2020年,员工中的间皮瘤病例估计多达700例。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警告标语


最后的居民

截至2019年12月,在这个因致命的石棉污染而被遗弃的鬼镇里,有最后1个拒绝离开的人,他说他对所谓的文明社会没有丝毫的留恋。

随着房屋被清空,政府拆除了它们并且掩埋在废墟当中以减少污染,而且在地图上我们再也找不到这个城镇。

马里奥·哈特曼Mario Hartmann于1990年从奥地利移居到澳大利亚,并且几乎一直都住在威特努姆镇。当年他到达这里时,这座于1960年代关闭的矿山早已荡然无存,曾经容纳1000人的小镇仅剩50人。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马里奥·哈特曼

他在当地的电力公司工作,直到2006年电网被关闭;在邮局工作直到再也没有信件寄来;之后开始了袋鼠的狩猎以维持生计。

如今,他每天工作20分钟,每月收入850美元,他将天气数据发送到珀斯机场,以供航空公司计划飞行路线。

哈特曼先生对石棉的污染毫不关心,尽管石棉污染杀死了在威特努姆生活和工作人口的80%。

“我喜欢这里,只要石棉矿不再工作,这个小镇就是安全的;真正的混乱是在峡谷中,比如癌症,有些人得了有些人没得。”

哈特曼先生喜欢安静,把房子布置得整整齐齐的,他还养了一只狗和一只兔子。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水箱蓄水,一个菜园,他甚至还自制了一个游泳池。

当被问及他是否想念其他文明社会的一些什么时,哈特曼先生回答:“好吧,什么不想念。”

“这里还有好多房子,如果不是因为石棉,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居住,也会有很多游客——那样的话,我就不会住在这里了。”

威特努姆是南半球最大的受污染地点,尽管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但却也非常致命。

哈特曼坚持要留下,要求政府如果要踢走他则不得不支付他1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致命的迷人

但是即使哈特曼是这里的最后一位居民,但是他并不是完全孤独的。尽管到处都张贴着警告标志,但游客仍然蜂拥而至。

游客来这里,多数是为了拍照然后放到网上吸引眼球,许多人还会拍下那些警告标志的图片分享给朋友们,然而这些人的贴文里不会提到这里空气中的致命污染物。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威特努姆警告标语

土著事务和土地部部长本·怀亚特Ben Wyatt表示,威特努姆的空气中仍然存在着可怕的石棉粉尘,这个小镇并非一个安全的地方。他说,当威特努姆矿于1966年关闭时,峡谷和周边地区遗留了300万吨石棉残渣尾矿,其中含有高达5%的蓝色石棉。暴露在这些尾矿的纤维中可能是致命的,没有任何经费和时间可以清洁该镇到人类可前往的程度。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残留的尾矿

怀亚特继续说道:“这些警告标志不是用来装饰你的社交网络帖子的,它们是真的,它们是有关严重健康后果的严正警告。前往威特努姆旅行特别愚蠢,西澳还有很多类似的峡谷可以前往旅游,而且它们并没有致命的威胁。”

可能去完威特努姆的人并不会立刻感到不舒服,但是细微的石棉粉尘在被吸入到达肺部后,与石棉相关的疾病可能会在数十年后发作。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矿场不是唯一的石棉来源,地方政府数十年来一直在使用石棉尾矿作为威特努姆及其周围地区的填充物和建筑材料:用于道路、管道、飞机跑道、高尔夫球场和其他基础设施。1970年代初,石棉尾矿以每吨15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澳大利亚的混凝土制造商。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人们到威特努姆“探险”

时至今日,全世界规模的消除石棉行动仍在进行中,每年仍有很多旧建筑因要清除石棉而被拆除,仍有不少人因为石棉相关疾病而死亡。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蓝色石棉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澳大利亚被废弃的鬼镇——因石棉危机而从路标和地图上被永远抹去

为你推荐:

特氟龙事件:不粘锅大案,律师英雄揭露了至今仍无法解决的问题

亨利·福特:让世界运行速度快了9倍、社会工资翻了2倍的男人

“镭女郎”真实的悲剧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