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臺晨間快評:《主動作為,創新模式,讓就業套上免“疫”模式》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往年火熱的畢業季“金三銀四”有了一絲涼意。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關係到的不僅是廣大畢業生自己,更關係到背後許許多多的家庭和學校,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大局。如何穩就業,定人心,避免畢業即失業,這不光是畢業生的一道難題,也是對高校的一次考驗。

面對困難,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早在3月初,教育部就下發了“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但一紙文書離學生們還是太遠,人們希望看到的是學校動起來,老師跑起來,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安心,更有信心,才不至於成了無頭蒼蠅,處處碰壁。

更重要的是,高校不僅要積極作為,更要創新作為,主動適應疫情下的招工新形式新要求。從雲招聘、雲面試、雲端指導、到 AI大數據加持,精準匹配供需兩端。上海各高校創新“互聯網+就業”新模式,拓展就業渠道,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錯過的機會找回來,給就業套上了“免疫模式”。實際上人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一直是就業的壁壘。一邊是畢業生難找工作,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優秀的人才,上海高校的多舉措創新不僅適用於疫情期間,其實也是化危為機,危中尋機的表現,更應成為疫情後的常態化舉措。

最後,我們的畢業生也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客觀地說,疫情對影視娛樂、餐飲住宿、物流運輸等行業確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和大數據、互聯網相關的產業卻從疫情中找到了發展新契機。先就業再擇業,找準自己定位,設立長遠規劃,就業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職業生涯也不僅僅只有區區幾個月。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短暫的疫情不可能擊碎年輕的夢想,也不可能阻擋社會發展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