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思悼》是以朝鮮王朝歷史上真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

主要講述了朝鮮時代英祖時期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關進米櫃8天而餓死的悲劇故事。

《思悼》雖然以韓國曆史為背景,但其講述的卻是帶有普遍情緒的家庭故事,是一部描寫人與人之間細微心理變化的電影,刻畫在家族關係的矛盾中,為了守護各自最重要的東西,而不得不作出的犧牲。

思悼世子成為犧牲品,固然與封建君主集權制度下政治力量的互相博弈以及英祖的私慾與殘酷有關,他自身的性格與行為方式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不然如何解釋他的兒子正祖在與他面對相同的時代背景和多疑嚴厲的英祖會有不同的結局?

那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思悼世子癲狂性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在我看來,男主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的性格形成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將結合這部電影三個女人對男主性格形成的影響淺談一下對家庭教育的現實意義與思考。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01、淺析男主的行為反叛的根本原因:大王大妃的離世,讓世子失去了靠山與精神支柱

小時候的世子天資聰穎,仁厚孝順,在背誦《孝經》時,大妃問他:“世子要背誰呢?”

小小的孩子蹲在大妃面前要盡孝,獲得了大妃的真心喜愛。

大妃曾說:“比起主上還是我們世子更堂堂正正。”卻不知這句話引起了英祖的猜忌。借寵妃的行為失當受責,與大妃發生爭執,要禪位於世子並取得大妃的允諾。

世子不知如何應對,只能長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等著怒極的父親回心轉意。為了保全世子,大妃這個慈愛與霸氣並存的女人絕食而死。

在我看來,大妃寵愛世子,想扶持他登位,卻沒有真正的引導世子該如何做,也沒有絕對的力量扶持世子上位,最終只能死於權力鬥爭之下。

世子長跪於雪中,表面上是等父親回心轉意,其實也是在逼迫大妃,所以他在得知父親出走行宮時沒有起身,直到大妃收回允命,才轟然倒地。他的心中是充滿愧疚的,所以才會在父親將罪責推到他的身上時,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爆發,開始反叛。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02、淺析世子不安性格的形成原因:生母的卑微懦弱與幼時母愛的缺失

因為生母身份卑微,世子自幼就被迫與生母分開,一個人含著拇指睡覺,渴望著得不到的母愛。

對於一直身處賤位的生母,他又無比疼惜,面對低聲求他的母親,他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願意為了母親而再次向強權低頭妥協。

為了給母親辦六十大壽,他可以公然違反禮制,而坐在高臺的母親,卻眼神閃躲,充滿不安與恐懼,作為母親,她從未理解過兒子為何希望給她一個尊貴的出身。

在得知兒子要去刺殺丈夫時,她為了顧全大局,只能選擇比旁人更先一步將世子的逆反行動告知給英祖,以求得妥善處理,保全世孫。

在我看來,幼時母愛的缺失,讓男主極其渴望母親有一個尊貴的身份,那麼他就可以像自己的兒子一樣,留在母親的身旁,得到母親的全心愛護。也正是這份對母愛的渴望,在他得知是母親舉報他時,心裡的防線徹底崩塌。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03、淺析世子與尼姑、妓生廝混的根本原因:得不到妻子的理解與關心,身邊沒有一個知心的人

思悼世子的妻子惠慶宮洪氏,也是正祖的生母,10歲就嫁給了思悼世子,世子生母給剛剛成婚的世子妃講述英祖的習慣後,小小年紀的她被嚇得痛哭不已,世子溫柔安撫了她初來宮中的惶恐的心,他說“請不用太懼怕父王,有我在不是嗎?”那時的他對自己未來幸福生活充滿了期望和自信。

但是世子和自己的妻子性格差距還是很大的,妻子從小在教條主義下長大,即使愛著丈夫,也被無盡的忐忑和小心給掩埋了,這個也是兩個人沒法真正地去了解對方的原因。

因為愛而不得,世子在囑咐兒子和兒媳時眼含熱淚,“孩子,所謂夫妻,乃是為彼此補過飾非,不被世俗禮法束縛,理應彼此相愛,一直相愛,窮盡一生的相愛。”

在我看來,世子從小失去母愛,面對嚴父,本能的想把缺失的愛轉移到妻子的身上,但妻子的心中只有兒子,他最想要的關懷,卻成為最大的傷害。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04、淺析男主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帶來的現實意義與思考

善良聰慧的世子在暴戾而強勢的君權父愛之下,承受不住母愛的缺失,妻子的冷漠和對祖母的愧疚,最終成為一個乖張癲狂的逆子,以無力的反抗終結了自己悲哀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數眾多,那麼面對思悼世子一般叛逆的孩子,作為他身邊最重要的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幫助他改變自身的命運嗎?

下面我們就從祖母、母親、妻子這三個身份來分析。

1.有一種愛叫“隔輩親”

孩子天真的笑容,活潑的話語常常逗的老人特別開心,孩子的成長也讓老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續。作為祖母比父母少了的教育孩子的責任,可以更寵溺的愛孩子,甚至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成為孩子的靠山。

但是過於寵溺成為靠山,反而讓孩子喪失自主性,消極抵抗父母的教育。如果老人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那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

就像大妃對世子只是寵愛與支持,卻沒有正確的引導世子應該如何去做。如果大妃可以與世子分析利弊,教他暫時忍耐,那麼大妃和世子的結局都會不同。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2.母親是孩子最初的依賴

渴望擁抱、渴望愛撫、渴望每日陪伴,是孩子精神成長的本能需要。母親的陪伴和回應,能奠定一個孩子最初的人格底色,也能讓長大的孩子將愛延續下去。

當今社會,母親在家庭教育中佔有主導地位,母親帶給孩子的,不只是愛和關懷,還有理解和支持。“母親”對一個孩子而言,不止意味著一聲稱呼,一種血緣關係,更是一種心靈的照亮,一種生命的相依相偎。

宋慶齡曾經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而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就是家庭。

然而世子母親卑微的身份與懦弱的性格,讓世子從小就缺乏母愛,內心深處總有一個無法填補的空洞。在父與子的爭鬥中,母親也從未作為家庭關係的紐帶,成為父子間溝通的橋樑,而是選擇站在丈夫的一方,將兒子推向死亡。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對他性格形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3.丈夫是一生的依靠

世子的妻子恰巧與他的母親相反,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兒子身上,卻忘了丈夫才是他一生的依靠。所以,世子妃在失去丈夫之後,兒子也被奪走,只能在惠慶宮中書寫《恨中錄》,記載宮中孤寂淒涼、枯燥無味的生活。

夫妻之間,本該一輩子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的,卻往往因為不能理解、無法溝通而產生隔閡。在這樣的家庭爭鬥中受傷害最大的就是無辜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原生家庭的影響常常伴隨孩子的一生。

結語:

《思悼》看完心情是沉悶的。隨著本心長大的世子,所求的不過就是普通家庭也能享受的親情之樂。他渴望獲得父親的認同,妻子的真心,母親能夠獲得尊貴的待遇,奶奶能夠長壽。但事實卻是所有的心願都只是妄想,一生求而不得。普通家庭的我們是否在珍惜擁有的幸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