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思悼》是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

主要讲述了朝鲜时代英祖时期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关进米柜8天而饿死的悲剧故事。

《思悼》虽然以韩国历史为背景,但其讲述的却是带有普遍情绪的家庭故事,是一部描写人与人之间细微心理变化的电影,刻画在家族关系的矛盾中,为了守护各自最重要的东西,而不得不作出的牺牲。

思悼世子成为牺牲品,固然与封建君主集权制度下政治力量的互相博弈以及英祖的私欲与残酷有关,他自身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不然如何解释他的儿子正祖在与他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多疑严厉的英祖会有不同的结局?

那我今天就来分析分析,思悼世子癫狂性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在我看来,男主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的性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将结合这部电影三个女人对男主性格形成的影响浅谈一下对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思考。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01、浅析男主的行为反叛的根本原因:大王大妃的离世,让世子失去了靠山与精神支柱

小时候的世子天资聪颖,仁厚孝顺,在背诵《孝经》时,大妃问他:“世子要背谁呢?”

小小的孩子蹲在大妃面前要尽孝,获得了大妃的真心喜爱。

大妃曾说:“比起主上还是我们世子更堂堂正正。”却不知这句话引起了英祖的猜忌。借宠妃的行为失当受责,与大妃发生争执,要禅位于世子并取得大妃的允诺。

世子不知如何应对,只能长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等着怒极的父亲回心转意。为了保全世子,大妃这个慈爱与霸气并存的女人绝食而死。

在我看来,大妃宠爱世子,想扶持他登位,却没有真正的引导世子该如何做,也没有绝对的力量扶持世子上位,最终只能死于权力斗争之下。

世子长跪于雪中,表面上是等父亲回心转意,其实也是在逼迫大妃,所以他在得知父亲出走行宫时没有起身,直到大妃收回允命,才轰然倒地。他的心中是充满愧疚的,所以才会在父亲将罪责推到他的身上时,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开始反叛。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02、浅析世子不安性格的形成原因:生母的卑微懦弱与幼时母爱的缺失

因为生母身份卑微,世子自幼就被迫与生母分开,一个人含着拇指睡觉,渴望着得不到的母爱。

对于一直身处贱位的生母,他又无比疼惜,面对低声求他的母亲,他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愿意为了母亲而再次向强权低头妥协。

为了给母亲办六十大寿,他可以公然违反礼制,而坐在高台的母亲,却眼神闪躲,充满不安与恐惧,作为母亲,她从未理解过儿子为何希望给她一个尊贵的出身。

在得知儿子要去刺杀丈夫时,她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选择比旁人更先一步将世子的逆反行动告知给英祖,以求得妥善处理,保全世孙。

在我看来,幼时母爱的缺失,让男主极其渴望母亲有一个尊贵的身份,那么他就可以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留在母亲的身旁,得到母亲的全心爱护。也正是这份对母爱的渴望,在他得知是母亲举报他时,心里的防线彻底崩塌。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03、浅析世子与尼姑、妓生厮混的根本原因:得不到妻子的理解与关心,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人

思悼世子的妻子惠庆宫洪氏,也是正祖的生母,10岁就嫁给了思悼世子,世子生母给刚刚成婚的世子妃讲述英祖的习惯后,小小年纪的她被吓得痛哭不已,世子温柔安抚了她初来宫中的惶恐的心,他说“请不用太惧怕父王,有我在不是吗?”那时的他对自己未来幸福生活充满了期望和自信。

但是世子和自己的妻子性格差距还是很大的,妻子从小在教条主义下长大,即使爱着丈夫,也被无尽的忐忑和小心给掩埋了,这个也是两个人没法真正地去了解对方的原因。

因为爱而不得,世子在嘱咐儿子和儿媳时眼含热泪,“孩子,所谓夫妻,乃是为彼此补过饰非,不被世俗礼法束缚,理应彼此相爱,一直相爱,穷尽一生的相爱。”

在我看来,世子从小失去母爱,面对严父,本能的想把缺失的爱转移到妻子的身上,但妻子的心中只有儿子,他最想要的关怀,却成为最大的伤害。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04、浅析男主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带来的现实意义与思考

善良聪慧的世子在暴戾而强势的君权父爱之下,承受不住母爱的缺失,妻子的冷漠和对祖母的愧疚,最终成为一个乖张癫狂的逆子,以无力的反抗终结了自己悲哀的一生。

现实生活中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人数众多,那么面对思悼世子一般叛逆的孩子,作为他身边最重要的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帮助他改变自身的命运吗?

下面我们就从祖母、母亲、妻子这三个身份来分析。

1.有一种爱叫“隔辈亲”

孩子天真的笑容,活泼的话语常常逗的老人特别开心,孩子的成长也让老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作为祖母比父母少了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可以更宠溺的爱孩子,甚至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成为孩子的靠山。

但是过于宠溺成为靠山,反而让孩子丧失自主性,消极抵抗父母的教育。如果老人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那对孩子的未来大有裨益。

就像大妃对世子只是宠爱与支持,却没有正确的引导世子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大妃可以与世子分析利弊,教他暂时忍耐,那么大妃和世子的结局都会不同。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2.母亲是孩子最初的依赖

渴望拥抱、渴望爱抚、渴望每日陪伴,是孩子精神成长的本能需要。母亲的陪伴和回应,能奠定一个孩子最初的人格底色,也能让长大的孩子将爱延续下去。

当今社会,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母亲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爱和关怀,还有理解和支持。“母亲”对一个孩子而言,不止意味着一声称呼,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心灵的照亮,一种生命的相依相偎。

宋庆龄曾经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而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就是家庭。

然而世子母亲卑微的身份与懦弱的性格,让世子从小就缺乏母爱,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在父与子的争斗中,母亲也从未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成为父子间沟通的桥梁,而是选择站在丈夫的一方,将儿子推向死亡。

《思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3.丈夫是一生的依靠

世子的妻子恰巧与他的母亲相反,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儿子身上,却忘了丈夫才是他一生的依靠。所以,世子妃在失去丈夫之后,儿子也被夺走,只能在惠庆宫中书写《恨中录》,记载宫中孤寂凄凉、枯燥无味的生活。

夫妻之间,本该一辈子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却往往因为不能理解、无法沟通而产生隔阂。在这样的家庭争斗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无辜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原生家庭的影响常常伴随孩子的一生。

结语:

《思悼》看完心情是沉闷的。随着本心长大的世子,所求的不过就是普通家庭也能享受的亲情之乐。他渴望获得父亲的认同,妻子的真心,母亲能够获得尊贵的待遇,奶奶能够长寿。但事实却是所有的心愿都只是妄想,一生求而不得。普通家庭的我们是否在珍惜拥有的幸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