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爸妈们多少会有疑惑,因为他们都明白语文是大科目,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实在是太重要了,然而孩子却不喜欢,甚至会把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去了很多补习机构,却未见成效。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长和孩子都把语文看得“太功利”了,它不是取分的关键,“因为语文即生活,我们不是教孩子背诵典故,而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我们不是教他们回答题目,而是教他们阅读的方法!”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01

丢掉母语

我们怎能找到自己?


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谈到,为什么把语文叫母语,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不热爱自己的母语。


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划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


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丢了母语,你还知道自己是谁么?


美国研究发现,这十年儿童的智力下降了10%,这是全世界的数据。原因是少了想象力了,大家用画面、媒体代替一切。所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去阅读。


02

语文学习就是读懂别人的

写好自己的


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老师曾说:语文学习就是读懂别人的,写好自己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样也诠释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之所以要读“懂”别人的,正是因为别人的东西可能并不好懂,只有通过我们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实践,才能把握和领会那些对我们有益的话语和文章的深层次意义,才能读懂别人。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边游历边手写笔记


我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果没有语文学习的过程,我们甚至连听懂一席话的能力都没有,又何谈胜读十年书,只能是痴人说梦。


同时之所以要写好自己的,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因为语文学习的不到位,写不好自己,观点人云亦云,语言枯燥无味,内容污七八糟。


最关键的在于,甚至我们说的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这就是写不好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总要与人交流,必须能读懂别人的表述,同时也总要表达自己,必须能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语文的学习就是让我们的这两项能力更强大。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03

为取高分的仅是语文

非“大语文”


来到东成私塾报读的家长和孩子,往往都会有共同的问题:“孩子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有兴趣了又不知怎么选书怎么读。”


这些家长和孩子不同于别的纯粹希望简单高效提分的家长和孩子,而是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底蕴的追求,所以市场上针对语文应试教育的机构和课程无法完全解决。


东成私塾大语文是针对语文素养教育来做课程设计的,从看图写话到创作、从中国到世界,从知人论世到披文入情,以文学史为主要脉络,不仅希望能够造就孩子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孩子人格品行的塑造与熏陶,致力于用创新有趣的方式让每个孩子传承中国乃至世界经典的智慧。


“经典中习得,实践中运用,发展中升华”是东成私塾大语文教育在语文学习中所倡导的方式和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语文学习不仅要注重工具性,更要关注人文性,只有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04

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何而来?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明白语文的“用处”很难,以上的观点主要是给家长的,然后通过家长才能一步一步影响孩子。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东成私塾课堂


东成私塾表示,“大语文”的课程内容包含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并会使用影视、图片、文物道具等教具,结合朗读、讨论、新闻播报、脱口秀等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阅读和学习中完成了解文化、提升思维能力、身份认同等学习目的。


「学习观念」孩子,你要学的从来都不是语文,而是“大语文”

大语文课程课件图片


通过东成私塾的大语文课堂,同学们发现,孔子并不是死板的老先生,他和蔼可亲,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能够因材施教,又奖罚分明。


颜回和子路也各有个性,各有优缺点,正是因为跟从孔子学习而有所长进。


孔子和他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论语》也不仅是传达教诲,而且还能挖掘出很多有趣的细节。同学们一下对《论语》这本书充满兴趣,积极跟随老师读下去。


语文,没有捷径,无法速成,更难以强求。如果你用套路、作业、考试、评比等方式来“重视”,结果是仍难以应付考试,而且必然伤害孩子的兴趣和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