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二)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梁鹤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是本书讨论的主题。“梁言实录”栏目从4月14日开始连载三位中国学者关于本书的读书心得,陪伴大家一起来认识和“解剖”西方文明。

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二)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加拿大]梁鹤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4

【编辑荐语】生得无意义又活得不好是沉沦;生得有意义但活得不好是苦差;生得无意义但活得好是行尸;生得有意义而活得又好才是幸福。西方人怎样定义和追求生命意义?怎样定义和提升生活品质?现代西方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权、资本等理念定义自己、衡量别人。这些西方文明的变量来自哪里?将会把西方文明带到何处?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衍生它们、驱使它们?本书通过历史背景、时代心态、民族性格和历史契机去探索西方文化基因的来源、演变以及它们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摘自本书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希腊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的宇宙观是希腊自然哲学的基础。在希腊神话中,象征海洋或水的神是万神的始祖,也是万物起源。米利都学派泰勒斯表述“水是万物的起源”。他把拟人化的神变成了自然形态的物质。其他哲学家也用类似的自然现象来解释万物起源,例如:阿那克西美尼用“气”,赫拉克利特用“火”,恩培多克勒用“四根”(火、气、水、土),阿那克萨哥拉用“种子”,留基波和德漠克利特用“原子”。可以看出,在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神话对其的影响在不断减弱,对自然哲学的分析也逐渐摆脱了拟人化和超自然的神话因素,转向了抽象的理性思维。

希腊道德哲学则可以追溯到源于希腊神话的民间神秘主义宗教。它推崇灵魂肉体二元论,主张挣脱“命运”的束缚。“命运”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希腊悲剧,如俄狄浦斯的悲剧。人类、英雄甚至是神都被不可抗拒的命运主宰,虽然其均有自由意志,但仍然逃不出命运的枷锁。在希腊道德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用“数”、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logos)、巴门尼德提出“存在”和“非存在”来表述万物的本质。在这个思路下,柏拉图则提出用“形”与“物”和“大智”来表述。他综合了前辈哲学家们的观点,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宇宙观,彻底终结了希腊神话体系下形象化的解释模式,开创了基督宗教抽象化的神学体系。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奥古斯丁时期,罗马以城邦为中心控制政治和人们的生活,宗教是城邦的统治工具,哲学则用于引导人们的思想。在奥古斯丁看来,基督教神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他受柏拉图的“形”(form)“永不改变、永远存在”的启发,认为神是“唯一的真”,强调以神为中心,捍卫神和为神、教义专职服务的教会机构的崇高而不可动摇的地位,使政治逐渐依附于神权之下。以政治为中心的关系逐渐被以宗教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所取代。

奥古斯丁在柏拉图哲学的启发下,构建了宗教为核心、教会与政治为辅的基督教思想体系,为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文明、宗教、政治等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邱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国家一度批判中国采取封城、隔离、限制出行等措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我想,本书第二章中提到的“先后有序,需要作牺牲”,也许能够给这种质疑以明确的答案。

在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的情况下,西方人仍然高喊“要自由不要口罩”,真是疫情当前“口罩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可是,没了健康没了生命,自由与民主也就成了泡影。宝贵的生命是“1”,而包括自由、民主、理想、幸福、工作、家庭等等,都是排在这个“1”之后的无限个“0”。有了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生命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的生命,才可以享受自由的愉悦。疫情严峻的当前,生命与自由,牺牲哪个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不难权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命与自由的先后次序——为了保护个人唯一的生命,暂时牺牲个人当下的自由,是理性人的选择。

作者:陈书琳,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目录

第一篇 源头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为崩溃中的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二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首次结合:奥古斯丁与柏拉图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欧洲大一统

第四章 基督信仰与希腊理性二度结合:阿奎纳与亚里士多德

第五章 西方第一组文化基因:“真”与“唯一”

第六章 灾难来临:西方人心理失衡

第七章 大变前夕:腐化的教会面对涌现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竞

第八章 充满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欧洲大混乱:西班牙帝国的盛衰与国家理念的抬头

第十章 迷惘、无奈的时代:命蹇的伽利略

第十一章 绝无原则的法国内争产出乐观、悯人的理性主义

第十二章 做梦的笛卡尔带出“天赋理念”

第十三章 绝对原则的英国内争产出悲观、功利的经验主义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带出“天赋自由”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组文化基因:“人”与“个人”

第三篇 天择

第十七章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从和解有望到和解绝望

第十八章 法国从盛到衰:理性主义藏身于浪漫卢梭的“天赋平等”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达公益”

第二十章 资本成形:达尔文的“自由竞争”是天演原则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资本交棒

第四篇 适者?

第二十二章 资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压倒平等意识:资本主义腐蚀共产主义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战胜民族意识:资本主义击败国家主义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义:资本主义吸纳存在主义

第五篇 生存?

第二十六章 个人:小我与大我、公众与公共

第二十七章 “不损害别人自由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与平等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为人民的政府”可能吗?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

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是以钱赚钱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权是资本主义之盾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个人”两组文化基因的纠缠:民族性格、时代心态、历史背景与契机的互动

第三十四章 大国盛衰的逻辑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一)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城市人”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公共政策评估(三则)

编辑:顾春雪

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