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言實錄 | 樑鶴年先生課堂拾錦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讀書心得(二)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梁鶴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西方人對天地、對自己、對別人的看法決定了西方文明,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這些“為什麼”,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是本書討論的主題。“梁言實錄”欄目從4月14日開始連載三位中國學者關於本書的讀書心得,陪伴大家一起來認識和“解剖”西方文明。

梁言實錄 | 梁鶴年先生課堂拾錦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讀書心得(二)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加拿大]梁鶴年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14

【編輯薦語】生得無意義又活得不好是沉淪;生得有意義但活得不好是苦差;生得無意義但活得好是行屍;生得有意義而活得又好才是幸福。西方人怎樣定義和追求生命意義?怎樣定義和提升生活品質?現代西方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權、資本等理念定義自己、衡量別人。這些西方文明的變量來自哪裡?將會把西方文明帶到何處?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基因衍生它們、驅使它們?本書通過歷史背景、時代心態、民族性格和歷史契機去探索西方文化基因的來源、演變以及它們對西方文明的影響。

——摘自本書

第二章 基督信仰與希臘理性首次結合:奧古斯丁與柏拉圖

希臘哲學的直接來源是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的宇宙觀是希臘自然哲學的基礎。在希臘神話中,象徵海洋或水的神是萬神的始祖,也是萬物起源。米利都學派泰勒斯表述“水是萬物的起源”。他把擬人化的神變成了自然形態的物質。其他哲學家也用類似的自然現象來解釋萬物起源,例如:阿那克西美尼用“氣”,赫拉克利特用“火”,恩培多克勒用“四根”(火、氣、水、土),阿那克薩哥拉用“種子”,留基波和德漠克利特用“原子”。可以看出,在希臘自然哲學的發展過程中,希臘神話對其的影響在不斷減弱,對自然哲學的分析也逐漸擺脫了擬人化和超自然的神話因素,轉向了抽象的理性思維。

希臘道德哲學則可以追溯到源於希臘神話的民間神秘主義宗教。它推崇靈魂肉體二元論,主張掙脫“命運”的束縛。“命運”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希臘悲劇,如俄狄浦斯的悲劇。人類、英雄甚至是神都被不可抗拒的命運主宰,雖然其均有自由意志,但仍然逃不出命運的枷鎖。在希臘道德哲學中,畢達哥拉斯用“數”、赫拉克利特用“邏各斯”(logos)、巴門尼德提出“存在”和“非存在”來表述萬物的本質。在這個思路下,柏拉圖則提出用“形”與“物”和“大智”來表述。他綜合了前輩哲學家們的觀點,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宇宙觀,徹底終結了希臘神話體系下形象化的解釋模式,開創了基督宗教抽象化的神學體系。

作者:韓漢白,加拿大女王大學,博士研究生

奧古斯丁時期,羅馬以城邦為中心控制政治和人們的生活,宗教是城邦的統治工具,哲學則用於引導人們的思想。在奧古斯丁看來,基督教神學才是真正的哲學,他受柏拉圖的“形”(form)“永不改變、永遠存在”的啟發,認為神是“唯一的真”,強調以神為中心,捍衛神和為神、教義專職服務的教會機構的崇高而不可動搖的地位,使政治逐漸依附於神權之下。以政治為中心的關係逐漸被以宗教為中心的社會關係所取代。

奧古斯丁在柏拉圖哲學的啟發下,構建了宗教為核心、教會與政治為輔的基督教思想體系,為中世紀西方世界的文明、宗教、政治等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邱燕,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西方國家一度批判中國採取封城、隔離、限制出行等措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我想,本書第二章中提到的“先後有序,需要作犧牲”,也許能夠給這種質疑以明確的答案。

在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的情況下,西方人仍然高喊“要自由不要口罩”,真是疫情當前“口罩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可是,沒了健康沒了生命,自由與民主也就成了泡影。寶貴的生命是“1”,而包括自由、民主、理想、幸福、工作、家庭等等,都是排在這個“1”之後的無限個“0”。有了這個“1”,後面的“0”才有意義。生命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的生命,才可以享受自由的愉悅。疫情嚴峻的當前,生命與自由,犧牲哪個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大,不難權衡。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生命與自由的先後次序——為了保護個人唯一的生命,暫時犧牲個人當下的自由,是理性人的選擇。

作者:陳書琳,山東建築大學管理工程學院,講師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目錄

第一篇 源頭

第一章 基督信仰成為崩潰中的羅馬帝國的國教

第二章 基督信仰與希臘理性首次結合:奧古斯丁與柏拉圖

第三章 “基督太平”:政治宗教化下的歐洲大一統

第四章 基督信仰與希臘理性二度結合:阿奎納與亞里士多德

第五章 西方第一組文化基因:“真”與“唯一”

第六章 災難來臨:西方人心理失衡

第七章 大變前夕:腐化的教會面對湧現的民族意識和人文思想

第二篇 物競

第八章 充滿犯罪感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宗教政治化的歐洲大混亂:西班牙帝國的盛衰與國家理念的抬頭

第十章 迷惘、無奈的時代:命蹇的伽利略

第十一章 絕無原則的法國內爭產出樂觀、憫人的理性主義

第十二章 做夢的笛卡爾帶出“天賦理念”

第十三章 絕對原則的英國內爭產出悲觀、功利的經驗主義

第十四章 做官的洛克帶出“天賦自由”

第十五章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

第十六章 西方第二組文化基因:“人”與“個人”

第三篇 天擇

第十七章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從和解有望到和解絕望

第十八章 法國從盛到衰:理性主義藏身於浪漫盧梭的“天賦平等”

第十九章 大英崛起:斯密的“追求私利可達公益”

第二十章 資本成形:達爾文的“自由競爭”是天演原則

第二十一章 英、美交替:自由、資本交棒

第四篇 適者?

第二十二章 資本世界:功利文明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自由、功利壓倒平等意識:資本主義腐蝕共產主義

第二十四章 自由、功利戰勝民族意識:資本主義擊敗國家主義

第二十五章 自由、功利取代生命意義:資本主義吸納存在主義

第五篇 生存?

第二十六章 個人:小我與大我、公眾與公共

第二十七章 “不損害別人自由的個人自由”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八章 自由與平等

第二十九章 民主:“是人民的、由人民的、為人民的政府”可能嗎?

第三十章 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

第三十一章 資本主義是以錢賺錢

第三十二章 法治、人權是資本主義之盾

第三十三章 “唯一、真”、“人、個人”兩組文化基因的糾纏:民族性格、時代心態、歷史背景與契機的互動

第三十四章 大國盛衰的邏輯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讀書心得(一)

梁鶴年先生課堂拾錦 · 關於“城市人”

梁鶴年先生課堂拾錦 · 關於公共政策評估(三則)

編輯:顧春雪

排版:張禕嫻

本文為本訂閱號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