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35歲“職場悲劇”

避免35歲“職場悲劇”,會計人必須提前做好這3件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職場上開始流行一種“35歲危機”的說法,


獵頭只關注35歲以下人才、

公司裡35歲以上員工隨時被下崗、

人到中年薪酬不及應屆生、

以及最近姚晨在《星空演講》含淚講述

中年女演員的尷尬與困惑

……


避免35歲“職場悲劇”



一個個真實又殘酷的事實彷彿在告訴我們,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都逃不過這一劫。


中年危機已是必然,

35歲成了職場的生死線。


不誇張的說,

會計人的職場生涯只有10年。

25~35歲


雖然時間越來越緊迫,但絕大多會計對職業發展的理解,卻依然停留在一個個零散的具體問題或者個人感受的階段。比如我的我每天就是貼貼發票,處理報銷業務,再去稅務局報稅……等等

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立體、全面的思維框架去理解會計的職業發展路線。就好比一個公司的財務部門會有出納、會計、財務經理、CFO等幾個層次,如果把你放到一個位置,你覺得你在哪個位置最合適?你有能力坐上這個位置嗎?這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

35歲的職場會計,越來越沒有底氣。

有人說35歲是人生的一個坎,很多人的職業至此走上下坡路。但是當你擁有了以下三種能力,你便為自己預留了翻身的資本,甚至開掛的可能。

避免35歲“職場悲劇”



0 1

依然堅持學習的能力

是35歲的競爭優勢

做會計,最近最關心的莫過於個稅政策改變,個稅起徵點正式確定為5000元,10月1日起實行,相關的專項扣除政策,包括住房、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多項支出可抵稅,普通人最關的是對個人的影響,作為一個會計人要了解的是個稅政策的對企業影響,包括工資的計算方法的問題,是需要會計人第一時間學習的。

避免35歲“職場悲劇”


02

持續價值輸出的會計

才能在職場越走越遠

企業的現在每個崗位,每個員工,在工作的時候真正思考的不是這家企業能為我帶來什麼,而是我能為這家企業帶來什麼,真正有能力的人就是能夠做價值輸出,對於會計而言,通過稅務政策去解決企業的問題,幫助企業合理避稅,給企業開源節流,做有價值的輸出才能越走越遠:


0 3

會計職場的人脈

是我們力量的放大器

不做在哪一行工作,人脈都是不可缺失的,就拿會計人來說,如果有一個建立人脈的交流平臺,不僅能夠互相學習,還能為自己擴寬以後的職場道路。之前稅務政策剛出來的時候,想和人探討,公司就你一個財務人,不懂的政策想找個人問,公司還是就你一個財務人,很苦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