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是怎麼治療失血過多的?對於現代的獻血,中醫又是怎麼理解的?

大鬍子黑哥


事實就不要神話中醫,也不用貶低西醫,各有各的妙用,各有各的長處,要靈活運用,治病救人是根本


王會強3


古代中醫是怎麼治療失血過多的?對於現代的獻血,中醫又是怎麼理解的?

我是一個村醫,曾治療了我們村的一個病人,年輕女性,35歲,因月經量大,而造成貧血,去醫院輸血治療,經治療後血色素回升,出院後沒過一個月,又因為貧血去住院治療,好了後,醫院大夫告訴她,如果還是不好,就要動手術把子宮切掉,沒過一個月,病又回到以前,實在沒有辦法,來到我的診所,因怕喝中藥所以去醫院,但醫院最後告訴她要切掉子宮,因為害怕所以又來喝中藥,經過四診,診斷為崩漏,所謂崩,就是大量出血,所謂漏,就是淋漓不斷,此病人就是崩,並伴有,怕冷,無力,動則氣喘,面色無華,唇舌色淡,飲食差,脈沉弱,等症狀。用四逆湯加補中益氣湯加上止血藥,三劑而效,七天後血完全止住,又用原藥方,去掉止血藥連續服了兩個月左右而痊癒,至今沒有在發作。

我們先來了解下中醫的理論,

我們把體內的五臟六腑比作家用電器,家用電器必須要有足夠的電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少項電,或無電則都趴窩了,我們的五臟六腑是靠什麼才能正常工作的呢?答案是陽氣。

陽氣的作用是什麼呢?

陽氣有溫煦作用,固攝作用,營養作用,氣化作用,推動作用,防禦作用

因此內經上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像太陽一樣,如果失去了太陽,那結果大家自己想想吧。

陽氣來源於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當有多餘的陽氣後就貯存於腎中。

當平素過食寒涼,而造成脾胃陽氣不足,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今脾胃受損,而脾胃的化生氣血功能下降,所以就會造成氣血虧虛,脾主統血,所謂統就是統領,管理血液正常的運行。

脾氣虧虛,陽氣虛弱,脾統血功能下降,陽氣不足,陽氣失於固攝,血失於統攝,而溢出脈外,因此造成血液大量流失而造成崩漏。

我們舉個例子,血液就是水,陽氣就是水管,如果水管破裂了,那麼水就會在破裂處溢出。

因此明朝的張景嶽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出自於《景嶽全書》氣無形不可見,血有形可見,但是在治療大出血時要先補陽氣,以恢復氣的固攝作用,也就是補水管子。

上面說的那個女患者,就是陽氣不足,失於對血液的固攝,因此用四逆湯補陽氣,脾不統血用補中益氣湯補氣升提。因此才會有這樣的效果。

對於獻血如果按中醫說對人是沒有好處的,心主血脈,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也就是說血是心之液,如果失血過多那就肯定會傷到心臟了。

血液,汗液,淚液,精液,都是液,都是人體內的液體,同樣都是來源於飲食,同樣的飲食轉化為水,和轉化為血液,那消耗的體內的能量一樣嗎?消耗的精微物質一樣嗎?那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獻血其實對人是沒有好處的,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所獻的血可以救人一命,你獻不獻呢?當然會獻了,所以我不排斥獻血,我自己還獻過呢.


忠國中醫


中醫獨參湯,西醫輸血結紮血管切徐出血組織也不一樣現在的問題都不是一句話說清楚的,何況古代,說清楚你理解嗎。現在輸血搶救失血病人一樣有死亡,古代獨參湯,一樣救活不少。別看不起自己的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