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春分前後,株洲大地上,狀如玉簪的新葉,在田野、在河岸邊蓬勃生髮,這便是“蒿”。對於株洲人而言,春天,是伴著蒿子新芽到來的。在石峰區的湘江邊,蒿葉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吸引著人們前來採摘。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邊居民:以前不敢來採,汙染好重的。今年是第一次來。現在好多了,青山綠水。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居民的口福得益於石峰區自河長制實施以來,對“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刮骨療毒、猛藥去痾,從源頭打響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老工業區完成整體搬遷改造,並堅持水、土汙染同治。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市清水塘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環境技術主管 羅永妙: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塊區域,就是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治理區域。2019年已經完成了修復治理,現在正在修建一條通往株洲清水塘城市公園的道路, 以後會成為株洲市一個旅遊觀光的景點。

這條湘江支流叫霞灣港,全長4公里,深不過1米,作為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排汙口,猶如湘江株洲段水質的晴雨表。石峰區先後實施霞灣港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烏丫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九大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徹底解決遺留多年的重金屬內源汙染問題,僅霞灣港綜合治理,市區兩級投入就達到2億元。以往的牛奶河、黑水河,徹底變了樣。在石峰區銅塘灣街道幹部唐賽的微信裡,至今還保存著兩張照片,訴說著霞灣港的“前世今生”。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石峰區銅塘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唐賽:我手機裡面還有以前的照片,和現在來比那就是兩個模樣,對比很鮮明。

結合網格化管理,石峰區聘請了一批專職網格員,對於發現的河湖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網格員第一時間處理,大問題通過網格派單處理。並在全市率先實施“巡河提醒函”制度,成立檢察院駐河長辦檢察室,更精細化的河湖治理模式也給居民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在井龍街道茅太新村,政府投入近300萬元的生態水系修復一期項目剛剛完成,2.7公里主渠道“堤固水清、岸綠景美”,澆灌了周邊160畝農田,村裡按照水系景觀規劃積極發展綠色經濟,農家樂復業後一天收入最多時上萬元。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石峰區茅太新村主任 張章:水系修復不但美化了環境,而且村集體還打造了“知青小院”,給我們老百姓提供了實質性收益。

石峰區副區長 言曉軍:排毒霞灣港,治源清水塘,我們石峰區的“一江三港八水庫”實現了精管長治。下一步,我們力爭今年所有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同時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河長制基層治理模式的優化,守護好這一江碧水。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吳文念、孫晨譯,通訊員漆小麗報道,編輯李晶晶、黃璐整理。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河湖治理株洲模式 |  還株洲一灣真正的“清水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