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软,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 纳贡 , 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 "。这就话是对整个大明王朝的评价。历史上也只有明朝做到了,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故事。

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软,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六月,夕阳被交战的战场染红了,宫外的喧闹又平添了几分热意。宫中冰冷的大殿内仅有几个大臣焦虑不安,寂静的大殿喘息声在空中回荡。皇帝面无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着大殿内仅有的几个大臣,他笑了,也许他想到了爷爷对他说的话;也许他认识到了皇家是没有亲情的,因为自己的心软换来了这样的结局;也许他看到自己不是做皇帝料,四年战争全败;也许他看透了命运。。。。。。。终于作为最后一道屏障的大门被打开了京师沦陷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自幼受到悉心教导,随宋濂学习经传,被明太祖寄予厚望的接班人朱标病逝。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最终丢掉皇位。

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软,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继位,仓促的把朱元璋安葬了,并未告知其叔叔。朱棣得到消息后独自一人去宫里质问朱允炆,上殿之时公然走皇帝专用的御道,见到皇帝之后并不跪拜,从中可以看出朱棣并不服从建文帝,无论是文治武功自己都不比侄儿差,造反之心早就深藏心间。当时大臣建议朱允炆杀了朱棣,朱允炆以不想背负弑叔的理由驳回了大臣的建议,放虎归山。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听取大臣建议开始了削藩 ,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也许削藩本是一个错误,刚刚继位局势还不稳定,能征善战的将军在朱元璋时被杀害,自己无将可用,国库空虚,即位后应该首先充实国库,而后操练兵马为自己削藩做好准备以应对削藩之后将会造成的暴动。最终作为藩王中实力最强大的朱棣不可能逃脱被削的命运,朝廷认为朱棣是个棘手的敌人,朱棣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此时三个儿子正在南京作为人质,以保证他不乱说乱动。与此同时,双方的间谍和代理人来回打报告。燕王在1398年和1399年搞了许许多多鬼把戏,又是装病,又是装疯,请求遣返他的儿子们。直到1399年6月朱允炆才准许他的几个儿子回到他们父亲身边——历史学家们把这一决定称为愚不可及;燕王这才决心用军事行动抗命朝廷了。朱允炆在削藩之时错过了除掉朱棣机会,并且放掉了人质,也是失位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心太软如果像自己爷爷一样心狠历史也许会改写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软,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李景隆率领十万大军围困朱棣于一个村庄里,本来这场战争可以尽早的结束,奈何皇帝对他们下了命令不让伤害朱棣,不想背负弑叔的罪名,硬是让朱棣冲了出去,也许是因为朱允炆思想已经被儒家洗礼,不想做一个不仁不义之人。最终战争结束了,宫里的大门打开了,江山还是大明的江山,只是换了个主人罢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软,葬送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自古以来只有深谙“厚黑学”的皇帝,皇位才能做的踏实,心太软对于男人来说是个致命的缺点,帝王心软失去了皇位下落不明。所以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要犹豫不要心软,你的心善,就是别人最强大的武器,最终会害了自己。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留下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