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 剝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使資本依靠剝削攫取一定的剩餘價值獲取一定的利潤,才能保障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因而剝削的存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如果資本對勞動的剝削過度,會導致社會貧富差距過大,不利於社會公平,也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發表一篇題為《特朗普陽光燦爛的經濟景色籠罩陰雲》的社論稱,據德意志銀行的研究報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生產率提高遠遠超過了實際薪酬增長。然而,僱員們工作越來越辛苦,技術熟練要求越來越高,但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企業佔國家財富的比例卻創下了紀錄。也就是說,工人一直受剝削。

據騰訊財經的報道,美國經濟正在以四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近來,該國的失業率下滑至長達十八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一切讓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美國是“全世界的經濟嫉妒”。但是,如果看看美國人的工資條,你或許會感到驚訝。眼下,美國的工資增長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中。

再議 剝削

即便是美國頂尖的經濟學家,也感到疑惑。按理說,如此低的失業率應該意味著僱主們正在馬不停蹄地給員工漲工資,為的是能吸引新員工並留住老員工。但是,僱主們卻並未這麼做。

那麼,美國的工資增長為何一直黯淡無光?原因並不是單一的。針對這個問題,BI的記者採訪了三位著名經濟學家。他們認為,美國人工資不漲的原因如下:

1、生產率的提高幅度微乎其微。2、企業正在增加福利支出,雖然只佔企業支出很小的比例。3許許多多低工資勞動者最終重返勞動力市場。4、失業率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低。5、工會的會員在減少6、股東們不希望企業給員工漲薪。7、經濟學家們指出,歸根結底工人們已經失去了很多權力。

一個看似簡單的工資問題為何會讓西方經濟學家感到疑惑?其實對於工資他們還有更疑惑的問題。——“為什麼工資不能上下浮動以便實現市場的出清?為什麼勞動力市場不同於穀物、玉米、普通股票等那樣的拍賣市場?這些問題屬於現代經濟學最深奧難解的迷團。”

也就是說,西方經濟學家們解釋不清楚失業產生的真正根源。“失業原因從表面上看很清楚:過多的勞動力角逐過少的工作崗位,但這個簡單的現象令經濟學家們困惑了60年。”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是為何也有很多工廠招工難?這個問題西方經濟學家也解釋不了。

為何會這樣?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否認了剝削的存在,如果承認剝削的存在,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再議 剝削

西方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商品的價值由勞動、資本、土地三者所共同創造,收入的關健在於不同要素的邊際產出。工資等於勞動的邊際收益產品,利潤等於資本的邊際收益產品,租金等於土地的邊際收益產品,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參加生產的各個要素都獲得了等同於其創造的價值的收入,否認剝削的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外)。

勞動者在出賣勞動力獲得工資的過程中,(西方學者認為)工資能夠增加勞動者的效用(需求的滿足),勞動給勞動者帶來負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資的效用大於勞動的負效用,勞動者就會願意出賣勞動力。勞動者出賣勞動力時是以“效用價值”為基礎來衡量工資的,而不管其實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價值是多少,於是剝削便產生了。

工資(商品)的效用對於勞動者(消費者)來說取決於其已有的消費量,消費者消費的第一個麵包和消費的第二個麵包,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是不一樣的,消費的第一個麵包比消費的第二個麵包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要大。這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定理。

提高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滿足的程度(與勞動者的積蓄、勞動自用所能獲得的產品,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助,以及社會保障和其它的互助關係等有關。可能會因而失業、疾病、年老以及其它天災人禍等而降低),提高勞動者的“基礎消費量',一定工資給勞動者帶來的效用就會減少。也就是說,(工資)商品的效用價值會隨著勞動者“基礎消費量”的提高而降低。勞動者付出一定的勞動所能要求的最低工資水平就能夠隨之提高,勞動者受剝削的程度就減弱了。

如果因經濟的擴張工資水平提高,勞動者的需求保障滿足程度不變,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會被延長,勞動強度會增加。因為工資的效用增加了,勞動者願意承受的“負效用”也會增加,這就造成勞動供給增加,阻止了工資水平的上漲。(前面提到過美國企業的僱員們工作越來越辛苦)

還有,那些原先較“懶惰”的勞動者也會因工資水平上漲而被吸引進勞動力市場。那些勞動者原先之所以“懶惰”,是因為他們的需求保障滿足程度比其他人更高,需要更高的工資才能吸引他們工作。這也阻止了工資水平的上漲。(上面提到過,許許多多低工資勞動者最終重返勞動力市場)

如果因經濟不景氣出現企業倒閉,工資水平一降低,那些需求得到保障滿足程度較高的勞動者便會退出勞動力市場,阻止工資水平的下降,因而不能通過降低工資來減少失業。在“大蕭條”時期,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通過降低工資來減少失業的建議,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

再議 剝削

因而底層的缺乏技能的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總是被限制在一個由需求保障滿足程度決定的水平上,從而使勞動力市場不能實現出清。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加社會福利,可以提高勞動者的需求保障滿足程度,從而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

幾十年來美國底層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長期停滯,正是因為自里根以來的歷界政府都提出了削減社會福利的政策。據法國經濟學家《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凱蒂的研究,1978年-2015年,美國各收入層級中最底層50%收入年均增長率為零。

(原創作品圖片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