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近年来,以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为代表的新平民餐饮崛起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好好解读一下这股浪潮流行的背后。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西南北每个区域的美食风格都不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大味道区域覆盖全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美食风格。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但是近年来,有一些曾经是某个地区区域特色的美食品牌开始逐渐的兴起,并且蔓延到许多地带,成为一个普适性品牌,比如江西特色的江西瓦罐汤、源自于山东的黄焖鸡米饭,源自福建沙县的沙县小吃。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更重要的是,黄焖鸡米饭不依靠“互联网思维”,也不靠所谓社交媒体炒作,更不单纯依赖资本的输血,迅速崛起。而与之对应,拥有大资本介入,融资数亿,在社交媒体上被炒作的成为互联网参观学习圣地的黄太吉在被拥有如此优厚条件下却迅速衰落。不能不说,屌丝有时候真的可以逆袭吊打高富帅。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为什么说这些平民品牌的崛起是一种奇迹? 这些品牌都有一个非常显著地特点,就是土气而屌丝。 既没有做过什么大的高端品牌广告,也没有像黄太吉、西少爷这样的品牌把社交媒体玩的娴熟,甚至在百度上可以检索到的官网都很难找到一个。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所以就这样悄然的以游击队的形态迅速崛起成为知名大众品牌,可以说完全是靠着一种自主的口碑传播,这恰好证明了这样的品牌的生命力之旺盛,几乎就是从野生状态发迹而来的品牌。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所以曾经有一位做品牌的老前辈说过,要想证明一个品牌是否有生命力,第一步最核心的事情就是停止投放广告, 看用户是否在你没有外周线索唤醒之下还能够依然记得你的品牌,这才能算证明了你的品牌的成功。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网上那些经常写如何0成本做品牌推广的首先应该学学小龙虾、黄焖鸡米饭们的品牌策略和推广费方式,然后再去阅读这些推广的心灵鸡汤。所以不得不说,这些品牌能够崛起,确实是一种品牌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又开始反驳了,比如他们认为这些品牌没有统一的VI、没有统一的识别,还有好多地方是参差不齐的,而且还有可能像当年的土家族掉渣饼一样迅速的没落。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但是事实证明,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小龙虾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正在继续的燎原扩大他们的地盘,并且逐渐由“地方割据势力”开始登上大堂,也进一步打消了这些人质疑的嘴脸,而且反过来,沙县小吃进一步的发展之下,已经成为了潜在可能上市的对象。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我这里就不继续用百度指数和大众点评的指数数据来证明这几个品类有多红了,虽然说喜茶、鲍师傅很红,长期有人排队,但是要说到品牌的忠诚度和在大众人群的信任与认可度,二者的影响力几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不能不说,在没有任何大推广,也不依靠社交传播的基础上,居然可以做到这样的品牌价值, 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目前都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 这是一个基本的认知与总结,这些品类非常红,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有非常清晰地品牌的,比如叫王氏黄焖鸡这个名字的,大家在认知里,只是认知的品类,却不是品牌。所以会导致这个行业依然处于粗放式无标准状态下竞争,如果没有清晰地品牌识别,这个行业依然会是长期低水平竞争状态。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用户群基本都是低端消费群,并且呈现出扎推趋势。 由于这些用户客群非常的相似,所以这些品牌都是扎堆在某个小区或者城中村或者厂区附近,这些同品类是竞争对手,不同品类之间也是竞争对手。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小龙虾跟其他几类有比较大差别,客单价和面向人群以及消费场景都有很大的差异。 小龙虾是最合适的社交场景之一(据说是吃小龙虾的手都是油,所以没办法去在这个空闲时间段玩王者荣耀),这与其他几类以解决温饱为核心的速求有着本质的需求。味道口感都是以重口味为主。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个中国吃辣地图,说的就是中国吃辣的用户人群在逐年增加,这也带动了以辣为主的成都小吃迅速地火遍了中国。

悦道品食009|新平民餐饮品牌崛起浪潮背后的代表者们!

这些品牌的核心特点都是在走多油、重辣为主的特点。 而由于我国原来的食用辣椒产区也是我国净劳动力留出最核心的区域,流动区域也把这些重辣,重油,多盐的特征带到了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区域,所以简接也促进了这些品牌的流动与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