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常常会发现,某些在国外混得风生水起的车型到了中国却水土不服。比如雪佛兰探界者,在美国多次蝉联SUV界销量冠军,平均月销量超过2万辆,但在中国5000辆已经是它的极限,在SUV领域更是连号都排不上。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究其原因,到底是它产品力不行?还是品牌不被认可?又或者是国内消费者不识货呢?也许都有,但“好饭不怕晚,好货不怕转”,倘若探界者有它的过人之处,相信这个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经过一番了解,探界者可以说几乎是原汁原味的引入到了国内,不仅延续了美版硬朗霸气的外观设计和粗狂的内饰,而且加入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前后排的储物空间,一度让人怀疑这竟是一辆美系车?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作为一辆5座中型SUV,探界者的空间表现同样出色,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都十分宽敞,在同价位车型当中占据了不小的优势。配置方面更有诚意,全系标配了发动机启停、电子驻车、胎压监测、ESP、无钥匙进入/启动等等。总之,单看探界者的设计和配置表,极其容易让人产生消费的冲动。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可惜“中看不中用”,诸多探界者的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吐槽,并伴随质量问题的出现。用户吐槽的部分包括:车内大面积的硬塑料,接缝比较大,按键比较松散,摸起来用起来都感觉很廉价;车内经常会听见异响,走烂路则更加明显,极其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发动机启停不能一键关闭,夏天开空调突然介入之后十分影响舒适性等。不过,这些吐槽的点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毕竟雪佛兰旗下的车一向如此,只能说见怪不怪。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真正让人困惑的是,探界者上市不久后就爆发了生锈问题。该生锈的位置比较隐蔽,是部分车主在更换大屏或者加装导航时发现的,其中控台两侧钢架出现生锈。但车主在反馈给厂家之后得到的回复却是:正常情况,不影响使用。实事求是,这的确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要说正常恐怕太过牵强,印象中新车出现这种情况很少见。进一步了解,这种问题只发现在2017年9月之前生产的探界者上,而之后是没有的,让前期用户感到非常不满。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紧接着更多探界者的问题被曝光,包括变速箱顿挫、空调异味、自动大灯延迟等等,销量随之下滑。或许有的人会说:大惊小怪,有几辆车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话虽如此,但如今的雪佛兰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毫不夸张的说,巅峰时期的雪佛兰也是可以和本田、日产等一较高下的主儿,可惜有点太过急功近利,把“神车”科鲁兹进行了简配,随后又推出了更低端的科沃兹,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被人唾弃,而且还拉低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所以,探界者出这样的问题是很难让人容忍的,甚至是雪上加霜。

水土不服的探界者,是纯粹还是偏执?

说回探界者,除了质量,其水土不服的根本问题还包括价格。17.49-24.99万元的指导价,加上3万块左右的优惠看起来并不高。但如果消费者有15-22万的预算会选择探界者吗?恐怕大都不会。该价格区间可选择的SUV就有:大众途观L、本田CR-V、日产奇骏、丰田荣放、斯柯达科迪亚克等等,以上这些选手哪一位不比探界者知名度高?哪一位不比探界者质量更加可靠?哪一位不比探界者更加保值?就算是同父异母的别克昂科威,也在各个方面略胜探界者一筹吧?显然,如果探界者无法在价格上与对手拉开绝对的优势,它原本具有的性价比优势根本无法体现,更别谈选择它的理由。

事实上,探界者是一辆标榜运动的车型,尤其是2.0T车型在动力表现上没有得说。只不过,当下的汽车市场做运动的不止雪佛兰一家(比如斯柯达科迪亚克等),并且他们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同样出色。反观探界者,往好的说是纯粹,但客观地说就是太偏执,没把用户的需求完全当作重点看待。也许,雪佛兰已有点力不从心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