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曾經誤解了什麼

1900年是清末光緒二十六年,這一年慈禧下令頒佈了《宣戰詔書》,滿清同時對英法美等國宣戰。當年的慈禧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載漪、載勳、大學士剛毅等身居高位的主戰派大臣與一些地方督撫和領兵的提督。

1900年的滿清,是一個經歷過1840年中英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1894年甲午戰爭的敗落帝國,在經受過一連串戰敗割地與賠款的前提下,1900年滿清的那些主戰派們到底是哪裡來的勇氣要與世界列強一戰呢。

有人會說,這都是那些義和團給鬧的,才將滿清推向了戰火。毋庸置疑,在1900年的庚子事變中,義和團肯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歐洲國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這個國家就是“意大利”。

1895年,滿清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擊敗後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賠了2億多庫平銀與割讓了臺灣半島。看到滿清如此無能,意大利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們也想在中國搞一塊地。

經過一番考察,意大利看上了位於浙江東部三門縣沿海,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60公里的三門灣地區。這個區域的海陸方圓達兩千多平方公里,東連貓頭洋,其他方向三面環山,其中萬金山與白蛇山和船島(狗山),三山鼎峙,矗立海中,天然形成了三條航道,灣中水深在5米到10米,即便是萬噸輪船也可以直接駛入。此外,浙江盛產優質的桑蠶絲,米蘭又是意大利的絲織中心,意大利人越想越覺得“三門灣”這個地方真是太好了,簡直就是為意大利量身打造的。

1897年,德國出兵佔領了山東的膠州灣。1898年,德國與滿清政府簽訂了為期九十九年的《膠澳租界條約》。意大利人急了,認為“三門灣”這個事已經不能再等了,於是在1899年2月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照會,要求租借“三門灣”作為意大利的海軍基地。

意大利聲稱自己是歐洲六大國之一,他們一面派出公使要求在中國租借一塊跟德國在山東膠州灣一樣大的地方,一面派出軍艦進入三門灣海面。隨後,意大利人陰差陽錯鬼使神差地又向清政府遞交了一份最後通牒,限令滿清政府在四天之內同意租借,否則意大利艦隊立刻開炮攻擊。

外交搞到了這個份上,滿清政府也是被意大利逼得沒有退路了,心一橫,把甲午戰敗後新買的巡洋艦連同大小魚雷艇都派過去了,準備跟意大利一戰。意大利海軍一瞧,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真要是打起來,誰先被打沉就不好說了,趕緊上報意大利政府,這活幹不了。

1899年10月,意大利政府發佈聲明,無可奈何地放棄了之前對滿清政府的所有要求。這個“三門灣事件”讓意大利的往事中又多了一個搞笑的段子,但是卻讓滿清在對外連續多年挫敗的境遇中發現了一絲希望之光,那就是主動出擊,用武力維護滿清的外交,奪回滿清的話語權。

可以說,意大利用特有的風格推動著滿清在失落的探索中找到了一種虛無縹緲的信心,無意間為滿清加強了對外主戰派的力量。這股力量讓滿清上下在處理“三門灣事件”中所顯示出的短暫冷靜頃刻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失衡之後忘乎所以的一意孤行。高層腦子一熱,主戰派瞬間膨脹,導致了滿清在1900年對英法美等國宣戰後的一敗塗地。

當然,這個結果是意大利人預料不到的,意大利人事後肯定也會覺得,這簡直比意大利還要搞笑。當年意大利只不過是開了一個滑稽的小頭,大頭的滿清在後面,當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