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悲傷情緒中很難走出來?

鏻靜


老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遇到傷心事在所難免。當你心灰意冷、沮喪、悲傷的時候,聽一首傷心的老歌,只喜歡一個人待著,不想出來。這種情緒小編也有過,傷心時聽悲傷的歌,聽了就想哭,但還是喜歡聽,這種情緒會延續很久,在悲傷中無法自拔。奇怪,怎麼會喜歡這種感覺呢!難道悲傷也會成癮嗎?

悲傷時間長是大腦的正常運作——原來如此

科學研究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人們長期處於悲傷、羞恥、痛苦、緊張、嫉妒、仇恨這樣一類情緒之中,而快樂、釋放、驕傲這樣的情緒都轉瞬即逝。這兩類情緒在時間上的差距可以達到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中發現,悲傷、仇恨、緊張、壓抑這樣的情緒持續時間可以達到好幾十甚至上百個小時。與之對應的,放鬆、驚喜這樣的情緒持續時間就只有幾個小時左右。你可能沒有想到,其實,大腦對於悲傷這種情緒的持續時間,原本就比其他情緒持續的時間要長。因此,長期處於悲傷、痛苦、沮喪和壓力之中,並不是精神的異常狀態,而是人腦的正常工作狀態。

悲傷情緒可以有,但不能太久——過猶不及

悲傷這類情緒如果過於強烈、持續的時間過長,會導致我們主動地社交隔離,也就是會鼓勵自己,不與人交流。這當然會導致一系列有害的結果,包括自我意識地摧毀、自尊的消弭等等,著對於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顯然是不利的。所以,沉浸在悲傷中的時間不宜過長,還是需要自我調節,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快樂的情緒轉瞬即逝,但是,我們也要不斷去追求快樂的生活,過幸福的人生。那麼,我們該如何調節,讓自己從悲傷中走出來,重新積極樂觀、幸福快樂地生活呢?

聽悲傷的音樂其實能調節悲傷情緒——以毒攻毒

有時候,為了排解悲傷和痛苦,我們會不自覺地聽悲傷的音樂,看悲劇性的文字。在這些情境之下,人所體會到的悲傷程度,比作者試圖傳遞的悲傷程度要弱。與之對應的是,人能更多地體會到懷舊情緒(Nostalgia,美好的舊時光)、安寧和安全感(peacefulness)、柔情和溫和(Tenderness)、悲傷(Sadness)、崇敬(Wonder)和超脫(Transcendence)。在聽悲傷音樂時,懷舊、安寧和溫情的強度超過悲傷——我們的感覺是一系列複雜情緒的糅合體,而且在這複雜感覺中,積極性的因素遠超過悲傷本身。這其中最強的懷舊感反映的是我們回憶過去,達到情緒反芻和情緒自我調製的效用。這一事實證明了悲傷音樂和文字作品對悲傷情緒的調製作用和積極意義:

悲傷而節奏舒緩的作品能促發大腦分泌催產素(oxytocin)和催乳素(prolactin)。這會分別促進社交聯繫感(socialbonding)和關愛感(nurturance)。當我們在悲傷中久了,悲傷會轉化成社交孤立感,也就是孤獨感(loneliness),讓我們覺得在這個世上,人人都開心而只有自己處在悲苦之中,我們的心裡會有獨自哭泣的需要(Lasciach'iopianga),這會惡化情緒狀態。而催產素促進的社交聯繫感,加上歌詞、樂句、文字所講述故事的作用,以及音樂引起的懷舊感(Nostalgia、懷舊記憶、回憶往昔悲苦),會讓我們跟音樂取得共鳴,從而感到自己並非唯一的孤苦者,自己的孤苦也並非比別人的孤苦更多、更深刻或者更特別;同時自己的孤苦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隔離,跟作者和千千萬萬的受眾孤苦聯繫起來。配合上催乳素激發的關愛感的作用,我們會不由自主(實際上是潛意識驅動)地回憶起過去的自己,曾經被愛過、成功過、歡愉過,自己不應當像此時此刻這樣一無是處。如此,悲傷作品就起到了情緒調整的作用,扭轉了悲傷情緒的惡化。

他人安慰也許沒用——還是得靠自己

安慰,作為旁人的一種自然行為,對於處在悲傷中的人來說,難以讓他產生共情的感受。因為安慰的施與方通常是以旁觀者而不是同行者的角色來起作用的。相比於安慰,處於困境中的人,更需要的是絕望和痛苦,在絕望和痛苦中才能痛定思痛,才能反思,並獲得解脫。例如,你可以通過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來轉移注意力,當你忙得無暇顧及自己的那點兒悲傷的時候,就會慢慢忘記曾經的痛苦。而且,努力工作,很有可能會小有成績,這些意外驚喜也會讓你發現,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高興和令人愉快的事情。另外,也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下來,旅行、度假都是不錯的調節方式。



M西瓜君


你好,我是可樂Manna.

為什麼在悲傷情緒中很難走出來?我認為是:認知錯誤所導致的。

在生活中,人們習慣性地用固有的認知能力去看帶事物,當認知出現錯誤、扭曲時;就如,在同一件事情上、同一句話等,自己與別人的對這件事的看法截然不同,導致結果也完全不同。在別人眼裡覺得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在自己看來,分明就是別人故意地針對、挑釁、汙衊自己了……當自己的認知意識出現錯誤之後,看什麼都不順眼、看什麼都煩心……

朋友,只有改變固有的認知意識,才能從悲傷中情緒中走出來。加油!


可樂Manna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很難走出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無法接受悲傷的事件以及其帶給我們痛苦的情緒。

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情緒,如果我們無法去認可,並接納,那麼潛意識中,我們就會與其不斷地抗衡。最終導致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其中,卻依舊無能無力。

否認悲傷似乎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習慣,否認了,悲傷好像就不存在了。

就像這個問題:為什麼在悲傷中很難走出來?我們關注的點總會聚焦在怎樣擺脫悲傷,怎麼遠離所有使我們痛苦的情緒。

但悲傷情緒和快樂情緒一樣,都是人生裡諸多情緒的一種,我們無法避免,更無法否認。

問題創造現實。假設這個問題換一個問法是否會好一些呢?

我們如何帶著悲傷情緒繼續生活?

這個問題首先承認了悲傷情緒,它使我們知道這種情緒無法避免,只能選擇與之共存,認可它,或許就是走出來的第一步。

同時,我們的關注點也不同了,我們關注的是如何繼續生活。我們的精力不會全部耗在怎麼和悲傷情緒對抗上,而更多的會放在繼續生活中,體會生活裡的酸甜苦辣,人生百態。

加油,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