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信息的海洋时常让人疲惫不堪,有价值的新闻却永不过时。选择阅读什么样的新闻,决定了俯瞰世界的高度。

看见,不止于看到。看泉城,观天下,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深度报道专栏《看见》。在这里,放慢脚步,聆听泉水叮咚的脉动,看见济南此时此地的不同侧面。为您进行深层次解读,讲好新时代济南故事,助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本期《看见》聚焦济南这座内陆城市“面向大海”进发。

10月28日,济南再一次“面朝大海”发力。济南市政府与山东省海事局签署合作意向书,山东船员评估中心将落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出海,对于济南这座内陆城市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近年来,一个个坚实举措,让济南通向大海从可能渐渐变成了现实,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小清河复航在望

济南有望实现“一港二港区”发展格局

曾经的“黄金水道”遭遇多年断航之后,小清河正在慢慢迎来复航。据悉,复航之后的小清河将成为贯穿山东省中部经济走廊的一条内河水运大通道和山东第一条海河直达的高等级水运通道,根据规划,这个总投资130余亿元的项目将在2022年底完工。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受疫情影响,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段今年2月10日开始复工,但是仅用117天,便100%完成山东省部署的‘6·30’防汛节点开挖任务。对河槽进行扩挖后,该段河道底宽由原来的20余米拓宽至45米,深度下挖4米。据介绍,小清河复航项目是山东省现阶段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航道。建成后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沿线5市受益。借助海河航运直达船舶,可以将烟台港、龙口港的航运延伸到内陆城市。

除了小清河复航,济南的谋划还有更多。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高标准建设济南港”。

8月13日下午,济南市召开小清河济南港规划建设专题会议,会议强调,小清河济南港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要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济南港工程早开工、早见效。会议同时指出,济南港建设是小清河复航的枢纽工程,作为济南直通海洋的对外开放“战略基点”,对济南市当前以及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济南港位于济南市小清河沿岸,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内河一般港口,也是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段)的重要配套设施。 规划新建济南港以及主城港区与章丘港区,形成“一港二港区”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济南港将有生产性泊位30个,港口总通过能力1800万吨,陆域总面积246万平方米。济南港将以散货、杂货运输为主,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生产生活等基本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内河港口。

复航之后

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拟建设的山东船员评估中心按照“江海兼顾、智慧引领”的总体定位,将建成具有海事行业特点和山东文化特色的示范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国家级船员评估示范中心。该项目计划用地30亩、总投资约3.4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1类驾驶、8类轮机和电子电气、2类内河、1类智能船舶评估室。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项目建成后,将面向全省和周边省份的海船船员和内河船员,满足5万人次/年的考试评估需求,同时兼顾水上搜救志愿者、船员培训机构师资和评估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等职能。

10月28日的签约仪式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表示,加快海事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和“交通强国”的重要举措,济南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促使项目驻地形成船员培训、考试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拉长济南航运经济产业链条,培育航运相关行业产业。

青睐济南的除了海事部门,还有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8月,在全国港口大整合的背景之下,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

今年5月20日,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揭牌,中国北方生活资料(济南)分拨中心启动建设。这意味着整合不到一年,山东港口将主业之一的物流板块集团总部设在了济南。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要把济南打造成一个内陆的海港城市,让济南距离海边不再遥远,济南的客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海边一样的服务。”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武成说。

据介绍,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将全力构建海港、河港、陆港“三位一体”的联动网络,适时组建海河联运船队,积极参与小清河复航的规划建设,助力济南市“拥河”发展。李武成表示,将融合山东港口潍坊、寿光、东营等码头资源,推动铝矾土、煤炭、木材、建材、粮食、玻璃、钢材等进出口货源海河联运,确保小清河复航之日就是沿线码头启用之时,打造济南市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面朝大海”既是机遇又是责任

“海洋强省” 省会城市需体现担当

如果说小清河复航为济南与海“结缘”提供了可能,那么,在济南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规划面前,“面朝大海”更显必要。

10月28日,济南市《济南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济南将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根据内陆开放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战略导向,济南枢纽应具备以下四大战略定位,即国际客运交往组织中心、内陆辐射型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家新一代智慧创新中枢。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在内陆辐射型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中,将按照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提高济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内需规模释放和结构升级中的需求捕捉力,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以物流组织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区域分拨中心格局重构为契机,加快构建衔接国际与国内、京津冀与长三角、沿海与中西部南北方广袤内地的内陆辐射型国际物流中心。

由此可见,济南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也需要这座内陆城市与海连接、与海互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提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建成投用陆港大厦,构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基地。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也是在10月28日这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济南国家物流枢纽名列其中,“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这一任务宣告完成。据了解,济南国家物流枢纽将以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为核心主体,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投资、分期建设、独立运营的建设模式。

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在海洋强省建设上,山东坚持陆海统筹,着力向沿海、远海、深海、陆海四个层次推进,构建远近结合、层次鲜明的空间新布局,加快建立具有山东特点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内陆城市何以经略海洋?济南距海不再遥远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济南需要当好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更要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面朝大海”既能为济南自身发展带来机遇,也是省会城市应当扛起的责任。

在济南未来的发展蓝图中,“通”是重要一环。而通江达海的济南必将为实现“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助力。

记者:姜富海

编辑:李物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