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每日一講:東莞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紹,東莞人你們都還會說家鄉話嗎?

東莞別稱莞城,是廣東省地級市,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也是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新一線城市之一。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46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58.8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東莞戶籍人口251.0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03萬人,出生率為16.69‰;死亡人口1.06萬人,死亡率為4.38‰;人口資然增長率為12.3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9.5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92.10%。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東莞人歷來非常喜愛自己的方言母語,珍惜本土的語言文化。至今許多老一輩的東莞人都以傳承方言母語為已任,為方言母語的丟失感到遺憾甚至焦慮。可喜的是,熱衷於研究方言母語的本地學者也不少,已有很多著作出版。

東莞市地方誌編委會.東莞市志(1979-2000)下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東莞市志(下)》第七章 方言
東莞市境內流行粵方言和客方言。粵語區面積、人口均佔全市的大部分。在33個區鎮中,純粵語鎮有石龍、長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新灣、萬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橫瀝、東坑、橋頭等21個。有客方言的12個區鎮的情況是:莞城、附城、篁村、厚街、虎門、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等9個區鎮大部分講粵方言,部分講客方言(如莞城鎮就只有一個300多人的羅沙上嶺村講客家話);清溪、鳳崗兩鎮大部分講客方言:全市僅樟木頭是純客鎮。
《東莞市志(下)》第二節 客方言
客家方言在東莞市主要通行在境內東南部與惠陽、深圳相鄰的丘陵地帶,面積約佔全市面積的18%,人口約佔全市人口的16%。本志所記載的是東莞清溪客話。


東莞客家分佈
純客家鎮:樟木頭鎮
大部分客家:清溪鎮,鳳崗鎮
近三成客家: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
小部分客家:城區,東城,南城,虎門,厚街。
東莞客家方言主要通行在東南部與惠州、深圳相鄰的丘陵地帶,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8%。在全市32個鎮區中有樟木頭、清溪、鳳崗3個鎮以客家人為主。
《東莞市志(1979-2000)中冊》四、樟木頭鎮  

位於東莞市東南部,面積66.6平方公里。清乾隆、嘉慶年間,樟木頭的許多客家人便遠走南洋,遷居海外。據1982年統計,樟木頭僑居東南亞、歐洲、美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人,香港同胞5000餘人。1997年僑情普查,樟木頭有華僑、華人648戶4114人。有香港同胞1226戶5076人,澳門同胞5戶38人,新移民34戶109人,歸僑33戶94人,僑眷1396戶3684人。


《東莞市志(1979-2000)中冊》一、清溪鎮
  位於東莞市東南部,與深圳、惠州接壤,面積143平方公里。清乾隆、嘉慶年間,粵中地區的客家人形成一股出洋潮,受其波及,當地一批農民也隨遷東南亞。1962年的“大逃港”,外流出港者達4000多人。據1982年統計,僑居東南亞、歐洲、美洲20餘個國家的華僑有5000餘人,港澳同胞1.38萬人。據1997年僑情普查,清溪鎮有華僑、華人884戶1.03萬人,較為集中的有香港同胞2414戶9062人、澳門同胞20戶92人、改革開放後的新移民81戶211人,有歸僑57戶80人、僑港澳眷屬(僑眷)2993戶1.06萬人。


《東莞市志(1979-2000)中冊》二、鳳崗鎮
  位於東莞市東南端,毗鄰深圳,面積82.5平方公里。清乾隆年間,鳳崗客家人開始出洋謀生。據1982年統計,鳳崗華僑主要分佈在世界40個國家和地區,以蘇里南、牙買加、馬來西亞、美國、英國、法屬波利尼西亞、越南居多,有1萬多人,另有港澳臺胞1.38萬人。1997年僑情普查,鳳崗鎮有華僑、華人2425戶1.24萬人,港澳同胞3195戶1.21萬人。


首頁 > 走進東莞 > 東莞概況 > 人口·民族·語言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語言】

東莞市境內流行粵方言和客方言。粵語區面積、人口均佔全市絕大部分,客方言主要通行在東南部與惠州、深圳相鄰的丘陵地帶、約佔全市面積18%。在32個鎮街中,純粵語鎮街有石龍、長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萬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橫瀝、東坑、橋頭等20個。兼有2種方言的鎮街中,莞城、東城、南城、厚街、虎門、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等9個鎮街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講粵方言;清溪、鳳崗2個鎮大部分講客方言。全市僅樟木頭是純客方言鎮。

摘錄:2009年客僑文化論壇專家論文之十六《對東莞客家研究的幾點思考》
作者:謝友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教授
東莞是珠三角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詹伯慧、陳曉錦《東莞方言詞典》(1997年版,江蘇教育出版社)引論部分指出,1990年東莞人口131萬,其中客家人佔16%,達到21萬,分佈於境內東南部與惠陽、深圳交界的丘陵地帶,面積佔全市的18%;全市12個鎮有客方言分佈,其中樟木頭是純客家鎮,清溪鎮基本通行客方言,鳳崗鎮多數地方說客方言,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部分地區說客家話,莞城、附城、虎門、篁村、厚街有少量說客家話的人群,莞城的羅沙上嶺村300多人全部說方言。十幾年過去了,具體數字肯定有所變化,但用以上統計描述客家人在東莞域內存在和分佈的基本態勢,仍然是準確的。源地、中轉地、孕生地、成熟地、擴散地,東莞客家處在什麼位置上?很明顯,在擴散地位置。東莞客家人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不同的地方遷入本地的。明中葉起已有客家人陸續來居,有清一代遷來者不絶如縷,建國後因水電工程移民,也有一些河源、惠州的客家人被安置於東莞。但東莞客家人的遷入又高度地集中在明末清初這一特殊時期,屬於客家人第四次大遷徙洪潮的一股。從遷出地來看,東莞客家人主要來自粵東的古嘉應州、潮州和惠州,又大量來自現在梅州市的梅縣、蕉嶺、五華、興寧、大埔諸縣,來自五華(長樂)者尤其多。僅以鳳崗為例,從五華遷入的就有官井頭村的鄒氏、曾氏,油甘埔村的張氏、江氏、李氏、黃氏、魏氏,塘瀝村的魏氏、黃氏、楊氏、謝氏,黃洞村的張氏,竹塘村的張氏,竹尾田村的賴氏,三聯村的鄭氏、鍾氏,五聯村的鐘氏。可見,東莞客家人是文化成熟地域向外進行人口分流的產物,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決定了一種關係。東莞客家人和粵東客家核心地域的關係是母體和子體的關係,對二者的研究所體現出來的意義不完全一樣,後者可以揭示一些獨特的東西:一種成熟文化離開母體之後發展得怎麼樣?它是怎樣去適應新的環境的?它在新環境中堅守了什麼,丟失或捨棄了什麼,又增加了什麼新質?如此等等。而這些現象能揭示更深一層的文化和學術問題。我發現,當東莞客家人離開了母體乳汁的源源不斷的滋養之後,主要靠原有的積累支撐,說營養很足就不是實話。從清中期起是嘉應州(梅州)一帶文化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此後一百多年可謂碩果累累,東莞客家與之相較有明顯的距離。當然,這情有可原。順便指出,粵東、東莞客家人的南方之根在福建寧化石壁村,不在廣東南雄珠璣巷。


《東莞市志(1979-2000)下冊》第一節 客家山歌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東莞縣文化部門對民歌、山歌進行收集整理。1988年,東莞市文化局成立“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三套集成”辦公室,各鎮區亦以文化站為主成立民間文學採編小組,對民歌、山歌進行普查、收集、整理。同年7月,編印《東莞民間歌謠集成》,收錄歌謠420首。其間,湧現出一批民歌、山歌創作演唱者,其中大嶺山的李幹鴻創作《大嶺山之歌》。清溪客家山歌的歌手梅制科、丁建中創作的《比翼雙飛奔小康》,叢中笑創作的《玉蘭飄香到珠江》以及《贊清溪》《甜》《清溪我的家》《新年再開幸福泉》等。這批山歌在內容上增加現代氣息,有不少歌詞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山歌手在演唱過程中,既保留純樸、簡潔和生活化的傳統風格,又努力使曲調更加優美。這批山歌搬上舞臺時,又由歌唱轉化為綜合藝術。其中,新編排的《比翼雙飛奔小康》,採用舞伴歌的新形式,既有男女對唱,又有新穎獨特的舞蹈伴奏,改進配器,從而大大增強觀賞性。女聲獨唱《玉蘭花香到珠江》男女對唱《比翼雙飛奔小康》還在廣東省客家山歌擂臺賽——“古風新韻唱小康”比賽中,分別獲得銀獎、銅獎。
  粵贛閩桂客家山歌(東莞·清溪)邀請賽


  附一:《比翼雙飛奔小康》
  (梅制科、丁建中創作於80年代)
  (合)銀瓶山上,棲鳳凰(囉);
     清溪河畔,戲鴛鴦(囉);
     鸞鳳和鳴,起歌舞(囉);
     鴛鴦成對,沐春光,沐春光(囉)。
  1.(男獨)太陽一出放光芒(囉);
    (女獨)哎呀哥放光芒(囉);
    (男獨)山清水秀像畫廊(啊);
    (女獨)哎呀哥像畫廊(啊)。
    (男獨)我約阿妹林間走(哇);
    (女獨)林間走(哇),哎呀哥;
    (男獨)看見蝴蝶(呀)雙對雙,雙對雙(呃)。
  2.(女獨)月亮升起怡心曠(囉);
    (男獨)哎呀妹怡心曠(囉);
    (女獨)綠影婆娑花飄香(啊);
    (男獨)哎呀妹花飄香(啊)。
    (女獨)我約阿哥河邊坐(哇);
    (男獨)河邊坐(哇),哎呀妹;
    (女獨)看見水中(啊)圓月亮,圓月亮(呢)。

  3.(男獨)阿妹漂亮英姿爽(囉);
    (眾合)哎呀喲英姿爽(囉);
    (男獨)秋波顧盼哥難忘(啊);
    (眾合)哎呀喲哥難忘(啊)。
    (男獨)回眸一笑百媚生(哪);
    (眾合)百媚生(哪),哎呀喲,
    (男獨)理想放飛(呀)藍天上,藍天上(呃)。
  4.(女獨)阿哥瀟灑走四方(囉);
    (眾合)哎呀喲走四方(囉);
    (女獨)風流倜儻妹嚮往(啊);
    (眾合)哎呀喲妹嚮往(啊)。
    (女獨)商海不畏風和雨(呀);
    (眾合)風和雨(呀),哎呀喲;
    (女獨)敢立潮頭(哇)氣軒昂,氣軒昂(呢)。
        銀瓶山上,棲鳳凰(囉);
        清溪河畔,戲鴛鴦(囉);
        阿哥阿妹心相印(囉);
        比翼雙飛奔小康(囉)。
附二:《山鄉山妹山金花》
  (創作於80年代)
  山鄉山妹山金花,金花開部的士車,喜逢假日回家轉,進門孝敬老人家。

  一陣春風暖全家,老少相迎開心花,一句美言千般愛,好像食了蜜糖茶。
  伯父叔婆老人家,開口齊贊山金花,能寫會算聰明女,勤勞機智曉開車。
  金花答話笑眯眯,到處都有女司機,精通科技本領大,接待外賓用英語。
  老人聽了唔分詳,木炭打鑼“烏當當”,世代貧窮沒書讀,英文佢話畫雞腸。
  今天社會唔同前,婦女確係半邊天,唔信請到貴地,處處都有女狀元。
  附三:《花開富貴春滿園》
  (創作於80年代)
  男:夢想唔到有今天,煲飯煮菜無火煙;改革花開搞四化,花開富貴春滿園。
  女:食開芝麻記著香,食開甘蔗想到糖;生活改善莫忘本,飲水愛記水源長。
  男:回想舊時涯清溪,耕田阿哥著草鞋;坭坯如同石磚樣,牛牯落田走痛蹄。
  女:舊時清溪路難行,穿山過凹去挑擔;左肩拋個右肩轉,咬緊牙根爬過嶺。
  男:阿哥一擔妹一擔,溪(挑)爛肩頭月爛衫;溪爛衫來妹會補,溪爛肩頭肉難生。
  女:清溪人窮志不窮,革命路上打先鋒;萬古流芳千載念,血灑河山花更紅。

  男:英雄花開滿山紅,黨旗飄飄舞東風;烈士犧牲為報國,英雄活在人心中。
  女:清溪人民鬥志堅,腳踏大地頭頂天;鋼骨鐵筋英雄膽,打倒豺狼掌政權。
  附四:《山歌越唱越年青》
  (創作於80年代)
  改革花開景色鮮,秀水環門春滿園,四季飄香山歌勁,原來書記樂晚年。
  唱起山歌快樂多,歌聲飛過清水河,回想當年築水庫,幹勁越大歌越多。
  帶領群眾戰茅輋,運土築堤“雞公車”,書記山歌鼓幹勁,汗水澆開光榮花。
  書記參戰又帶兵,幹群團結一條心,千軍萬馬歌聲鬧,排山倒海動鬼神。
  水庫築好幾十秋,如今書記已退休,處處稻香花果盛,幹群年年唱豐收。
  花果山上老松嶺,松樹雖老葉常青,書記年老歌未老,山歌越唱越年青。
  書記生平確樂觀,山歌唱出萬家歡,革命山歌永不斷,艱苦作風代代傳。
附五:《唱遍青山人未老》
  (創作於90年代)
  清溪流水出大江,共產黨來恩情長,恩情編成山歌唱,山歌要用船來裝。

  山上無樹變荒山,河裡無水變沙灘。如果不是共產黨,我們怎能把身翻。
  銀瓶山下百花繁,清溪人民笑開顏,改革開放千般好,萬首山歌唱唔完。
  好酒就要好壺裝,好歌要唱共產黨。好酒食人三日醉,客家山歌萬代揚。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東莞市本地方言詳情,東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