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功法"

太極拳"功法"

範江濤 中國太極大學 今天

玄冥

巫娜;喻曉慶 - 天禪5

一、鬆柔

是關於太極拳要求裡松的一種功法、是指自身而言,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指自身在練功中的鬆柔功夫;一是指在交手中自身的鬆柔功夫,即是指不論在練功套路上及交手的活動中都要使身體放鬆。只有達到松的要求才能感受到柔的程度。鬆柔還要與圓相協調,在這樣的運動中即有了美的享受又達到了周身和諧圓滿,周身如一個球體。

二、松沉

是太極拳要求裡非常重要的功法之一,它關係到身體的根基穩固,意氣的轉換,同樣是要在松的前提下完成的。即是在完成內合時,使意氣應向下松沉,通過尾前送、命門後撐、腰胯的合攏、使意氣向下松沉直達腳低,才可達到松沉之要求,只有這樣才可做到勁起於腳跟,才可達到低盤穩固,才可完成蓄髮之要求。

三、松隨

松隨是在鬆柔圓活及松沉的基礎上,在接勁上與對方要達到隨合,要隨活對方之動而動,做到捨己從人。可得到省力、借力之效果,松隨在走化、粘制上起主導作用,只有達到懂勁後,在松隨上才可現顯出太極拳奧妙

四、鬆放

鬆放是太極拳技擊中特有的功法,只有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才可展現。即是把自己身體放鬆去打人,在雙方勁力相頂抗的一瞬間把自己的身體及接勁點放鬆使對方推我之勁變為隨我之勁,改變後即可使對方的身體拔根失控跌出。

原理;自己在放鬆的同時與對方之勁斷而意不斷,利用圓弧松沉的調整,使對方推我之勁隨我的松沉化於我的腳下,利用虛實的調整與對方的餘力相合,使對方跌出。

五、招法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講‘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極神明。說明了功夫是有層次之分的。在太極拳中招法是最低的一個層次。招法是一招一式之法,是主動去進攻對方之辦法,招法為死招,很難活變,達不到省力、借力之效。招法是進入聽勁的基礎,必要練,不過只練招法還不算進入太極拳之門。

六、勁法

勁法是進入懂勁之層次,勁法是根據對方來勁之變化,沒有招法的限制,是在不丟不頂、捨己從人的要求下,完成走粘蓄放,達到省力、借力之效果。能懂得勁法之變化,即是進入懂勁之層次,懂得了陰陽,進入了太極拳之門庭。

七、招勁互動

在交手的過程中,利用招勁的變化,也可打出很好的效果。

用招法只是一種形式,勁法的變化才是目的。比如在交手中主動用招法進攻對方,對方必定接招還擊,這時我要判定彼之來勁,進行陰陽的調整,使彼方落空、拔根、失控跌出達到省力、借力之效果。

八、打意

打意是太極拳術第三層功夫,是根據彼方的意念反應來粘走彼方,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這樣更能顯示出太極拳的技巧功夫。拳諺講沒有打人先挖坑。即是利用太極拳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後之功法。如:欲上先下,想往上打對方時,需有先向下之意,使對方受制,對方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平衡,與我相下之意相抵抗,在這一瞬間,我接定彼勁向上搓去,使對方向上跌出,得到省力借力之效果。

九、用氣

用氣是武式太極拳第四層功夫,是用意氣來控制對方,是太極拳高層次功夫的展現,真正體現出小力勝大力,引進落空,借力打人之奧妙。祖師武禹襄所著四字密決“敷蓋對吞”即是以氣而言。不到一定的功夫不可知。

十、不丟不頂

不丟不頂是推手中的一種要求,丟、頂是太極拳的病態,在推手中要做到既不可丟又不要頂,因太極拳。

十一、粘連黏隨

應在不丟不頂的前提下完成粘連黏隨之要求,粘:是與對方相接合,連:是在運動中與對方之勁連在一起,即是不丟之意,黏:是以對方之勁粘接的程度,即是要有不頂之意。隨:是在運動中與對方達到隨合,不丟不頂,粘連黏隨之要求,是習練太極拳終生探求之問題。是一層功夫一層認識,是太極拳入門之關鍵。

十二、空松圓活

空松圓活是太極拳內功技法的展現,只有練到身上,才能在走粘、發放上達到省力、借力、鬆放之效果。如:在交手中,雙方之勁在相抗的一瞬間,就看自己與對方的接勁點能否放鬆,即使對方之推我之勁改變成隨我之勁,這樣才可做到松的感覺,而對方則有了失控之感,達到了空,這一功法的完成,必須要在圓活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所以在練功中太極拳所要求的開合圓活至關重要,要去默室揣摩方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