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第三集 好官難當

接上集。

嚴嵩耍滑頭,把胡宗憲的奏疏,當著裕王的面,上奏給嘉靖。用意十分明顯,就是逼裕王表態。如果裕王此刻斷然反對,那破壞國策的罪名就跑不了了。但如果裕王此刻不表態,那就會被認為是默認了,日後也就不好在明面上反對什麼。

嚴嵩這招真是進退有餘,怎麼都不吃虧。

普通人在推演事情的時候,往往只考慮一面,就是現在有什麼條件,如果把哪件事情搞成了,將來就會有多麼豐厚的回報。可惜,另一方面,就很少考慮了。因此,當意外的事情一旦發上,難免會陷入非常巨大的被動。

但政治家不同,政治家面臨的狀況實在是太複雜了,事情瞬息萬變,各種消息真假難辨,很多時候,還缺少非常關鍵的信息。這時候就非常考驗政治家的決斷能力。

在小說當中,英雄們是根本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的,反正到關鍵時,憑藉主角光環,什麼都能搞定。但現實中則是,凡事方方面面都要計算到,為每一種可能都準備相應的方案,做到進退有據,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能留有餘地。

否則一次失敗,就足夠萬劫不復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隱藏在黑暗中的對手,到底還有什麼更加毒辣的後招。

當然,如果自己腦子笨,比如我,想不了那麼複雜的局面,計算不出那麼多情況怎麼辦?

很簡單,保留最大選擇權。

這樣無論將來發生什麼情況,都保證自己還有棋可以繼續下,那就不會有什麼危險。倘若,還能保證哪怕最危險的情況都出現了,但損失卻能被鎖定。倘若最好的情況發生了,收益卻無限,那就達到了《反脆弱》當中的最高境界。

可惜,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嚴嵩整個計算雖然巧妙,但必須讓呂芳配合才行。

領導身邊的秘書,看似位低權卑,但實際上影響力卻很大。因為他才是離領導最近的人。

對於呂芳而言,其實當著裕王面呈遞奏摺,還是等嘉靖回宮後呈遞,或者專挑裕王不在的時候,單獨給嘉靖呈遞,這都符合他工作要求,都可以,對自身其實並無多大影響。但這卻對嚴嵩和裕王兩個人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以呂芳的聰明,自然明白嚴嵩的含義,但如果真的當著裕王的面,把奏疏承上去,這擺明了是要讓裕王難堪。作為嘉靖最為信任的人,呂芳十分清楚嘉靖對裕王的真實態度,他幹嘛非跟裕王過不去,要折騰裕王一下?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呂芳不得已。

當初商量“改稻為桑”的時候,嘉靖的命令下的非常準確,讓內閣和司禮監共同管理。裕王派系的人,存心就是要讓“改稻為桑”搞不成,以達到倒嚴的目的。可是,“改稻為桑”搞不成,將來傷到的可不僅僅是嚴黨,必然還有以呂芳為首的司禮監。呂芳不可能為嚴黨考慮,但不能不為自己,以及自己的手下比如楊金水之類的考慮,所以此刻與嚴黨聯手則成了必然。

整件事情當中最關鍵也最聰明的人,則是嘉靖。

嘉靖連奏疏都沒看,就直接看明白所有事情了。這件事情擺明了是讓自己背黑鍋,因為如果自己同意了胡宗憲請求,那“改稻為桑”就要被終止,自己的萬壽宮也就沒影了。但如果自己不同意,那很明顯就是被嚴黨和司禮監當槍使了,以後他們自然會打著嘉靖的旗號去逼下面的人幹。

看穿了所有計謀的嘉靖更絕,壓根不表態,只是說讓內閣處理。

這種看似不表態的的表態,意思很清楚,“改稻為桑”必須接著搞,多掙的錢嘉靖肯定要,但是具體怎麼操作,嘉靖根本不聞不問,將來萬一出現什麼差錯,直接把責任推給內閣和司禮監,誰讓他們辦事不力。

攤上這種既要當婊子,又要樹牌坊的上司,下屬可真是難當。

第一個倒黴的就是胡宗憲。

在這部電視劇中,胡宗憲是唯一的好官,上不負皇恩,下不負黎民,中間還能對得起嚴嵩,可這些人的根本利益是發生嚴重衝突的。那胡宗憲的最終結果就是對不起自己,受盡夾板氣。

胡宗憲身在江浙一線,非常清楚當地到底是什麼情況。一旦農民失地,與倭寇匯聚在一起,將來非鬧出大亂不可。這時候朝廷必定追究責任,第一顆落地的人頭就是胡宗憲。罪名則是“改稻為桑”執行不力,致使亂民鬧事。

但實際上,整個“改稻為桑”當中,胡宗憲根本就沒有半點決策權,上有嚴世藩阻撓,下有鄭泌昌何茂才掣肘,中間還有譚論逼迫,連執行權都沒有多少。結果胡宗憲輸的最慘,非但自己差點丟官,自己的手下的親信馬寧遠成了第一個祭旗的人。

這不能不說是好官的悲劇。

歷史上很多官員剛入官場的時候,都是清廉有佳。就連歷史上真實的嚴嵩,剛當官的時候,那也是剛正不阿很有原則。但經歷了幾十年的宦海沉浮之後,到後來,卻成了明代第一貪官,這其中奧妙,就是一次次面對類似胡宗憲目前的困境。

能保證一次堅守原則,本來就不容易,要保證堅守一輩子都堅守,那可就非常難了。

由此看來,當今大力整頓官場風氣,制定八項規定,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本來胡宗憲就已經夠難了,嚴世藩此刻急於求成,同時為了獲得更大的私利,居然想出來“毀堤淹田”的主意,這下徹底把所有人推上了絕路,可惜嚴世藩還不自知。

對嚴世藩而言,胡宗憲雖然是嚴黨的人,但卻不是自己派系,嚴世藩根本就指揮不動胡宗憲。唯一能指揮動胡宗憲的人,就是嚴嵩。可至少在此刻,嚴嵩更相信胡宗憲,而不相信嚴世藩。嚴世藩指望靠自己說服老爹去給胡宗憲施加壓力,那是不可能的。那嚴世藩也就只剩一條路了,就是把事情徹底搞砸,以逼迫胡宗憲。

但“毀堤淹田”可不是小罪過,萬一將來事發,那可是要殺頭的大罪。嚴世藩怎麼就敢幹?

因為嚴世藩一點都不擔心。

整件事情雖然嚴世藩是主謀,但根本不擔心下面人會告發自己。因為手下人很清楚,將來犯了事,如果自己告發嚴世藩,嚴世藩必定不承認。能不能把嚴世藩拉下水還是個未知數,但“毀堤淹田”實在是大罪,就算告發成功自己的命也保不住。那還不如咬緊牙關一口氣扛下來,好歹上司還能保護自己的家人。

只可惜,有些時候,事情計算的是很美好的,但實際發生的時候,就不一定那麼美好了。

嚴世藩出了“毀堤淹田”的餿主意,下面的人,也就是鄭泌昌何茂才必須執行。但這倆人又不傻,這種事情畢竟是犯了滔天大罪,一旦被追究,指不定會被誅九族。所以需要拉人當墊背的。第一個拉來擋刀的,就是楊金水。

因為楊金水是宮裡人,雖然官職比鄭何二人低,但實際權力卻大,鄭何二人將來不能把嚴世藩搬出來頂罪,但卻可以說是楊金水下的命令,把宮裡人拉扯進來。一旦牽扯到宮裡人,就會牽扯到皇上,將來審案子的人,都不能不顧忌,鄭何二人便可以脫罪。

另一方面,要“毀堤淹田”,河堤卻是由楊金水的手下看管,如果不事先打招呼,那楊金水到時候為了自保,必定上奏。如果司禮監因此全力徹查,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但織造局的楊金水,並不是嚴黨的人,“毀堤淹田”是嚴世藩給鄭泌昌何茂才二人下的命令,與他並無關聯,本來可以置身事外。但楊金水知道,如果不搞定胡宗憲,“改稻為桑”萬難辦成,將來五十萬匹絲綢交不出去,呂芳在嘉靖那過不了關,楊金水就是第一個被牽連的,所以這件事情楊金水必定參與。

但楊金水參與歸參與,卻什麼都不管,只是躲在幕後出主意,連自己手下的親信都沒透風,目的就是將來萬一事發自己也好撇清。

事後證明,還是楊金水算的更深,,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因為鄭必二人實在是脫不了干係。倘若不是海剛峰出手,把事情搞大,楊金水是不會被牽連進來的。

不過楊金水既然上了賊船,將來遇見風浪,自然也免不了沾溼衣服,這是後話。

由此看來,真不知道是鄭泌昌何茂才傻,打算利用楊金水,還是楊金水傻,打算利用鄭何二人順水推舟,反正稀裡糊塗都上了一艘賊船,那將來翻船的時候,誰都脫不了干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