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于1999年,是一部很清新纯粹的电影,或许当时不像其他都市片偶像片那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改编自彭见明的获奖小说《那山那人那狗》,还获得了1999年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是由霍建起执导,由滕汝骏,刘烨,陈好主演,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该片问世后在中国市场默默无闻,只卖出一个拷贝, 甚至被某些媒体称为"国内发行几乎等于零的电影"。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间,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

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最终父子二人终于把信件交到乡亲们的手中。而儿子也亲身目睹了父亲的默默付出,明白了父亲这些年的辛苦不易,以及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尊重的原因。

由于这趟父子的短暂独处,也从中改变了原来的微妙亲情关系,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

这是一部温暖治愈很干净纯粹的农村题材电影,充满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也表达了父亲的爱很多时候是沉默的,是无声的,但是却无所不在的。

或许故事展开的方式很普通很寻常不过,但是它的内核却很美,引领人们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心中的宁静,发现身边的美好,懂得家人的不易。

本文将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三个角度,解读《那山那人那狗》带来的现实思考和艺术魅力。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01 叙事方式:从父亲腿脚不舒服提前退休开始,表明上一辈的默默努力和自己的真正开始,父辈视角和自我视角切换推进剧情,二人共同构建完整的故事


文章先是介绍父亲要退休的原因:

年纪大了,曾经也因为送邮件摔倒过,腿脚不舒服,只能提前退休了。这一退休,自己的职位就需要有人去接手,于是高考落榜的儿子自然就接手了。而乡邮员也是属于国家职员的一个岗位,但父亲一辈子也没有获得什么提升,却也没有什么抱怨的,相反还是对这份工作满足和珍惜。

父亲和儿子对送邮件的不同视角:

从父亲的视角来看,显得深沉和认真,当成一份一辈子的沉甸甸的事业,乡邮员是自己一辈子的工作,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件,还是一份责任,一份牵挂,是连接乡亲们和外界亲人儿女的桥梁。即使自己和一些乡亲们村长他们说的一样,一辈子也没有获得什么重要的提升调岗,但是在那个内敛纯朴的地方,在那个连表扬都羞于听到的年代,能够得到所有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那不就是证明自己最大价值的事吗?

儿子的方面毕竟比较年轻,就显得随意多了。当父亲说给自己画好了一个出行的路线草图给儿子大致说下方向行程时,父亲说每一趟出行大概3天这样就可以回来了,而儿子还不在意地说"那我第一天走快一点,说不定2天就可以赶回来了",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送的不是三两天,三两趟,而是一年年,一辈子的。"

父与子,一个人到退休,一个正当少年,一个开始回归家庭作为一个守望者的角色,一个开始出发焕发生命力的年轻人。不仅仅是一份乡邮员工作的交接班,还是一场父与子的接力,一场人生的接力。

影片的开头就充满了浓浓的农村小家庭的生活气息,这样一个从介绍父亲工作退休开头的叙事方式,让人觉得很感慨父亲一辈子的经历,也感慨父亲的坚韧品质,从父亲和儿子的不同经历和看法出发,通过一种父与子的简单对话引发下面的故事开展,为全篇故事做好了一个行云流水的铺垫。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02 人物刻画:父亲是深沉而慈爱的,但是因为内敛和不善言谈,外表看起来对儿子没有什么关心疼爱,实则全部的爱都埋在心里;儿子从不轻易喊父亲爸爸,因为觉得父亲一直对自己很少关心和陪伴,眼里只有工作;而乡亲们则是非常淳朴,热情,善良,懂得感恩,不同的人物表情和性格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是简单善良,有爱有生活气息的。


影片中有2个剧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是最能说明父子不同的人物性格:一次是乡亲们给父亲送行时,一次是父亲给孤寡老人五婆念信时,都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两个人的性格刻画深刻。

儿子认为这一趟送邮件是很有意思的事,他想到应该会有很多人欢迎自己,但是却没有,心里有些失落了。而当自己和父亲从村长那里出来时,门口全部站满了来给父亲最后一次送行的村民,他们脸上都是那种不舍与感恩,尊重和爱戴,那一刻父亲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当面对众人来给自己送行时,父亲那是一种满足和有些害羞,甚至都羞于被表扬的少有的笑容,这是平日里很少有的满足的笑。

也就是那一刻,儿子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没有得到什么晋升却也能坚持一辈子把这件事做好,为什么父亲很珍惜很用心做好这份工作的原因了。

因为得到所有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奖赏了。而离开那条村子时,所有村名都来给父亲送行,目睹父亲的离开,儿子很高兴地回头打招呼,而父亲却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因为他害怕自己忍不住落泪。

这是父子面对众人感恩自己时的不同反应,父亲深沉而理性,缅甸而内心满足,就是这样一个形象的父亲。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同样让人动容,这是儿子从来不知道的。

在给一个叫五婆的老奶奶送信时,因为老奶奶经历坎坷,眼睛也看不见了,唯一的孙子出去外面大城市始终没有回来过,也不跟五婆联系。但是父亲知道后,看不下去,每次送信都给五婆一个信封,那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纸,这次还夹了10块钱。

每次五婆都要求父亲给她念信,父亲拿起那张空白的"信",就一直念着,把自己对五婆关心的话,以孙子的口吻念出来。让五婆知道孙子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好意却在儿子看来不够根治,儿子希望可以把她孙子找出来,回家自己亲自孝顺自己的奶奶。

因为无法寻人,所以后面也就这样不了了之,父亲还特意叮嘱儿子,以后每次送信都来看看五婆,十天半个月就要来看她一次。儿子点点头答应。

看到那一幕,儿子也似乎明白了父亲更多的"秘密",其实父亲也是一个非常仁慈有爱的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他见不得别人悲凉难过,总是善意地去帮助更多的人,父亲一辈子都在努力传达出更多的亲情和温暖。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03 情感变化:父子两人一开始出发时,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各走各的,到最后慢慢打开心扉,儿子也主动喊一声"爸",在一个晚上入睡时,儿子习惯性地把腿搭父亲的脚上,父亲开心地笑笑,尤其是儿子背父亲过河时,年纪大腿脚不利索的父亲在儿子背上抽泣感叹时光匆匆,感慨"儿子背得动父亲就算长成了"。


记得一开始,父子两人出行时无交流:父亲在陪伴儿子最后一程去送邮件时,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少说话,甚至走进一起都觉得尴尬。但是这段短暂的相处,却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这段微妙的父子关系。

当儿子目睹了众人来村长家门口,乡亲们都来给父亲送行时:儿子的内心是油然而生的感慨,为父亲骄傲动容,内心是被纯朴善良的乡亲们打动了的;当父亲给五婆念信时,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为父亲的善良而折服。

当儿子和偶遇认识的一个侗族姑娘认识,晚上一群人载歌载舞热情洋溢时:坐在旁边的父亲也想起了自己当年和妻子认识时的美好,那时的他们也是如此年轻热烈,曾经那么恩爱和热烈过,现在回头想想,因为很少陪伴而心怀愧疚。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印象最深的是,儿子背父亲过河时:父亲联想到曾经的过往,以前是自己背着儿子,把儿子架到自己肩膀上,现在时间过去的那么快,居然换了儿子背自己过河了,感慨岁月的流逝,儿子已经慢慢长大,自己已经变老了。

儿子知道父亲的腿常年过河不舒服不能受冻受寒了,于是提出背着父亲过河,很自然地说了一句"让你也享受一回。"

在儿子背上的父亲感伤不已,在悲伤泪流满面,十分地感叹,也很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

那一刻,父亲和儿子都明白,他们双方其实都在尝试用自己的一颗心在走进对方的心,不再那么隔阂生疏了。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儿子真正是个男子汉了,有担当,变稳重了。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走过了河,两个人歇脚起身时,儿子很自然地喊了一句"爸,我们该走了。"父亲听了十分高兴,还特意跟老二吹嘘一些,"听到没,他叫我爸了。"

就是在这样十分寻常又不寻常的短暂旅程中,父子两人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父子两人的心结也慢慢打开了,父亲带儿子走完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次站岗,最后一次出行,却也是儿子的第一次出行。

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的交接班,还是一份责任的延续,一份担当的承接,更是一场人生的接力,父亲走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年老了,身体不舒服了,给儿子接力去吧,把这份乡亲们去外界朋友亲人的联系,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继续延续下去,继续接力下去。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04 总结,写在最后的话


《那山,那人,那狗》说的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子接力做乡邮员的故事,刚刚开始在国内发行时,票房少得可怜,甚至被某些媒体称为"国内发行量几乎为零",而被日本把电影买到自己国内后,却大受欢迎。豆瓣评分8.6,由此可见自然是有自己受欢迎的道理的。

我们把它所要表达的的主题内涵解读清楚了,就能更好地感受到这样的一部高分影片背后别有新意的艺术价值与独特魅力。

电影也就在父亲做的一件件小事中升华了主题,非常地细腻。

此外,影片的拍摄也是非常得人心,每一个转角每一个背景每走一步都是美丽的画面,清澈纯净,优雅宁静,那山,那人,那狗,都构成了一幅幅非常唯美宁静的画面。

在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在一场短暂的旅程中,父子两人也开始和对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

另外我想,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实在是非常有意境的画面。可以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或许这部影片的内涵不止这些,成长,感恩,亲情,责任,这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也是每一个都需要经历的,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留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和现实意义了吧。


从叙事方式、人物刻画、情感变化角度,谈《那山那人那狗》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