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臨《蘭亭序》兩月餘,離帖還是重回老樣。怎麼辦好?

探囊有閒


初學蘭亭序,只有兩個月,要想輕而易舉的出帖,幾乎不可能,這是臨帖的自然規律,再一個和自己的方法也有關係。

說出帖兩個月不可能,並非我們普通臨習者,就是大書法家也一樣的體會。元朝書法家陸友仁曾說過"若逸少《蘭亭序》,非有二十年精進之功,不能知其妙"。

趙孟頫更是一生臨習《蘭亭序》《聖教序》,才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王鐸到了晚年,仍然一天臨《蘭亭序》及王羲之手札書法 ,一天創作。

既然大家都是終身臨習,慢慢摸索,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對書法藝術的融會貫通,所以我們更應該從中得到啟示,慢慢體會,在細節,筆法,結構上多對帖體會。慢慢就能掌握《蘭亭序》筆法基本特徵。

而且根據我個人的感受,出帖並非一蹴而就,臨摹幾個月,某一天突然就能自己寫出《蘭亭序》風格的創作來 。它是一個慢慢積累,慢慢感覺的過程,真的是水滴石穿,堅持練習不要間斷,就會收穫,而且這收穫是看得見學的出的巨大變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

再一個好且快的辦法,就是臨一段時間 一定要進入實戰,也就是通過臨習加創作的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筆法,通過詩詞,幾個字,甚至兩個字的詞組,格言,自己對著帖上的字,集字臨創,就能很快掌握和在一部分字體上的出帖,然後有了自信,就可以步步為營,逐步走出只會臨不會創作的怪圈。

最後再說一個方法。如果覺得自己沒有集字時間,也可以在書店買現成的《集蘭亭序》的書,用的時候,先不要看書上的現成集字,先看印刷體的詞句,自己先根據個人臨習積累,先回憶蘭亭序的筆法,結構試著寫一遍,然後再對著書寫。

這個方法也很有效果。實際就是像我們上學時,總不能一天到晚只抄老師的課堂筆記。也要兼顧及時完成課後習題和作業 。只是先不要看標準答案,自己做一遍,再對照書上集字帖寫,進步會很快。同時,也有了書法學習得樂趣和效率。


張勁逸


學書法最重要的一步是選對路子,對於初學王羲之的字,寧學《聖教序》,不學《蘭亭序》。

有人認為,《蘭亭序》是帖本,《聖教序》是碑刻,按照啟功先生說的“一生師筆不師刀”的說法,應該是學帖不學碑才對啊!我主張學習《聖教序》,講兩點原因:一是《蘭亭序》用筆複雜,牽絲縈帶太多,初學者來說,一來比較難,二來會顧此失彼,很多初學者為了把那些遊絲寫出來,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反,《聖教序》則簡單一些,牽絲縈帶極少,初學重在字法結構即可。如果做個比喻,《蘭亭》是個畫了濃妝的女人,妖豔多姿,《聖教》則是個素顏少女,淳樸天然。其實,我們所見到的《蘭亭》各種字帖都是唐人摹本,而非真跡,這個人人皆知。摹本皆是“響拓”而來,儘管失真程度少一些,但畢竟失去了原帖的真實,這已經是二手王羲之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494fb945a1b43d0893ddbf9ddd70268

國文書院院長韓全義


臨帖不能生臨硬背,要巧臨巧背。首先要抓大感覺,大形態。然後分析結構特徵,達到舉一返三離帖能寫出該帖字形特徵目的。

《蘭亭序》結構特徵

一,筆畫斜度。

以重心平穩為原則,此帖中的筆畫構成都有斜度,沒有絕對的橫平豎直。

二,注意筆畫的連接點是否恰當。

三,有的字留有氣口,使字有透氣感。

四,間距相等,有多橫的字,在安排筆畫時要間距相等。

五,筆畫長短有別。多橫或多豎並列時,主要筆畫長一些。

六,左右結構。左右兩部分有高低、大小、寬窄、正側變化。

七,上下結構。這類字上下兩部分有寬窄、長短變化,有的上蓋下,上部宜寬,有的下託上,下部宜寬。

八,半包圍結構的字,被包的部分宜上靠。

多作集字作品練習,用《蘭亭序》筆意去抄寫一些詩文。也有築固強化記憶效果。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單字為王羲之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