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缙云山麓,嘉陵江畔,高山流水,养育栋梁。114年前的清末(1906年),重庆第一所新式学校——川东师范学堂在重庆创办,时代过往,岁月更迭,历经百余年变革,挺过了历史的风霜雨雪,如今发展成了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再回首,西南大学已走过了114个春秋。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川东师范学堂校门

百年西大,源起清末。在"清末新政"改革学制、重视师范教育的形势下,由四川省川东道道尹张振兹的倡议,1906年4月1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在重庆诞生了,这就是西南大学的源头。也是从这里开始,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开始了她百年的蜕变。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职员抗战工作研究会会章

1936年,川东师范学堂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在抗战期间和内战期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在经费奇缺的困境中,不仅坚持教学与学术活动,而且还进行了战时教育、乡村建设和社会教育,并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20世纪50年代初,西南师范学院迁校后的新校门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决定筹组两所新型高校。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西南师范学院"。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西南农学院迁址北碚天生桥时期的校门

在筹建西师的同时,西南农学院也在紧张筹备之中。1950年11月27日,以川教院农科三系(农艺、园艺、农制)为基础,并入相辉学院的农学专业和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组建为西南农学院。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1985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将西南师范学院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西南农学院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并步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行列。

至此,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

杏坛育人,劝课农桑

薪火相传,时光的脚步从未停止,114年来,一代代西南大学人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之校训,肩负中华崛起之责任与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06年川东师范学堂建立以来,到2005年西师西农合并为西南大学,再到今天,西南大学走出了无数优秀学子,在这里,一个又一个怀揣着梦想的人,用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华章。

吴宓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

侯光烔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侯光炯,著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曾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原西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他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他提出用土壤粘韧曲线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土壤肥力的生理性"的观点,后发展成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他长期深入农村,运用他的观点研究"水田自然免耕"技术获得成功,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增产效果显著。为发展我国土壤科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袁隆平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1971年至今出版多部中、英文专著,发表论文几十余篇。原美国总统农业顾问、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莱伯格曾经这样评价袁隆平:"他用农业科学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领导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西大人,用改革推动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个专业通过二级认证,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再获一等奖,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3项,到校科研经费达到4.6亿元,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1,科学研究稳步推进。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狠抓一流学科建设,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新增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建设扎实有效;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新增国家级人才24人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人才人事工作成绩突出。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努力打造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质运营,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联盟,荣获"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课程周",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连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9项,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加快建设"美丽西大",办学经费持续增长,竹园学生宿舍三期、化学化工与药学实验楼等大批基建工程投入使用,教工餐厅提档升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

从官立师范学堂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走过了114年!

光阴荏苒,一个个春秋匆匆走过,春华秋实,数代西大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现如今,西大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豪情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创造留下历史印记新贡献。

西大114,感谢有你!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西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来自西南大学官网、西南大学官微、重庆教育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