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在会宁脱贫攻坚战役中,无数的干部化身为英勇战士,他们不惧困难、不畏艰辛、同心同德、履职尽责、奋力攻坚、想方设法替困难群众着想,谋幸福、谋福利。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在这些英勇战士当中,有一批巾帼英雄,郭芙蓉就是其中之一。

在会宁脱贫攻坚战中,郭芙蓉犹如盛开的芙蓉花,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55岁郭芙蓉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白银市农机局科教科科长,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会宁县侯家川镇白顾村精准扶贫驻村,2017年9月至今在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精准扶贫驻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郭芙蓉是驻村时间较长的工作队员,驻村已接近4年时间,她也是会宁驻村年龄最大的女队员,今年年底达到退休年龄,她在扶贫路上怀揣着真心,背井离乡,把奋斗播撒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孕育致富的生机和希望,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决战中,郭芙蓉勇挑重担,勇赴一线,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作为,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采。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与郭芙蓉一起在汉家岔镇双庙村精准驻村的恬恬是这样描述郭芙蓉的:当精准扶贫的号角吹起时,有这么一群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有时争的面红耳赤,有时又亲如一家。老郭是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来形容她最贴切不过了。老郭是个精致的女人,总是画个淡淡的妆,配一个得体的微笑,让人沐浴春风,神清气爽。但是在工作中,老郭却是个汉子,由于没在基层干过,所以老郭总是很较真儿,你听老郭又和葛队吵起来了,今天因为帮扶责任人的调整,昨天因为扶贫政策的理解......刚吵完,又和好如初了,每个人都明白,这是因为工作,所以不会把争吵的情绪带到生活中。老郭是个大方的人,每次来村里,总是拿些自制的好吃的,来给我们这些人解馋;同时老郭也是个“小气”的人,总是将自己从家里拿来的东西吃完,一点也不浪费,我们这些小同志都从她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驻村以后,郭芙蓉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女同志让特殊的照顾,严格按照省、市、县里的统一要求,遵守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真心扶贫。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2016年8月,郭芙蓉离开城市,走向农村;离开家庭,走近群众;离开工作岗位,奔向基层广阔天地。她一套运动衣、一个背包、一箱方便面开始了在侯家川镇白顾村驻村生活。驻村期间,她走进当地幼儿园,看到孩子们的玩具和图书特别少,空地上只有一小块人工草坪,便有了帮孩子们的想法。于是她多方奔走,发挥民建会员的优势,在民建会员中讲幼儿园的存在的困难,得到广大会员的热烈响应,民建爱心人士李亮先生决定向候家川中心幼儿园和爱心幼儿园捐赠海盗船、人工草坪等80余件幼儿活动设施,价值达20余万元,民建白银总支的会员们还为幼儿园捐增了书包、文具盒、图书、衣物等学习和生活。侯家川镇侯家川村李伟,自幼丧母丧父,一直和姐姐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难,考上大学以后,郭芙蓉联系民建白银总支全体会员捐款2000元,助李伟圆大学梦。一次次爱心善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经过一年的相处,她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乡亲们称呼她为“郭老师”。

栉风沐雨扶贫路,诠释责任与担当。2017年8月组织调她去汉家岔镇双庙村驻村。双庙村在会宁县汉家岔镇南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为艰苦,是全省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当踏上去双庙村的路时,郭芙蓉心里凉了半截,进村时山路起伏很大,坡陡湾急,路面狭窄,下坡时会耳鸣,身体在车里摇晃,感觉五脏六腑都移动了位置,郭芙蓉坦言从没走过这么难走的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很多村民不但培养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还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了漂亮的砖瓦房,他们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郭芙蓉,她便安心的驻了下来,并走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交流,顺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村民拨一下地里的杂草、推一下车子、捡拾土豆、玉米、带个东西、修个手机、送些衣物等。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和村民交流,润物无声地帮助村民更新思想观念。她利用女性优势,与村里的妇女、老人促膝长谈,送去温柔细心的关怀,架起了工作队与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建立起了鱼水深情。一有时间,村民们会来到村委会找郭芙蓉拉家常,也时常把生火的柴、烙的饼、腌猪肉和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拿给她分享。郭芙蓉帮助一位老大娘修了一下手机,拔了一点杂草,老大娘步行一个小时把家里的鸡蛋和蔬菜拿来分享,村民杨成不识字,郭芙蓉帮他写了材料,他把家里的蜂蜜拿来分享……这使郭芙蓉深深地体会到感情是驻村的基础,只有用群众的心想群众的事,他们才愿意向吐露心声,建立互信关系,才能实施好有效精准的帮扶工作。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郭芙蓉将了解到的村情民意及时反馈到镇党委政府和自己所在单位。在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双庙宏泰农机服务合作社,通过机械化的耕种收,让村民从人背肩扛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向单位争取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经费支持镇政府举办道路交通暨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班,有100多人参加了培训。动员民建白银总支爱心会员为双庙村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校服、画笔、文具等,为新建成的双庙村委会捐赠书画作品,为因车祸丧失行走能力的蔺国花捐助轮椅。和民建会员调查核实贫困学生资料,得到民建肇庆市委会“助你读高中”智力扶贫捐资助学活动的捐助。

村上不管谁家过红事白事,郭芙蓉都会去参加。当他发现有些村民家庭遇到特殊困难,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救助。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张怀家里生活困难,郭芙蓉通过爱心人士给他三个孙子捐助了上学的新衣服。村民邵国太家有老人,外出打工有困难,她协调帮其解决公益性岗位,还送去了蔬菜苗子和种子,帮助发展生产。村民王兴民,李振刚家里有老人,外出打工有困难,她向民主建国会申请困难补助各500元,也送给他们家蔬菜种子发展生产。村民邵书巧和村干部有矛盾,郭芙蓉通过给她家摘辣椒的机会,宣传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她,并解了她心里的疙瘩,化解了矛盾 。村民李化龙有病,郭芙蓉便帮助他家干农活,村民邵书平得了癌症,她向民主建国会申请求助资金500元 ,村民李义雄家里孩子多,他和他老婆都生病了,郭芙蓉通过向村镇和帮扶的武警部队领导反映情况,解决了困难,并向民主建国会申请求助资金积累300元,村民王巧换生病,郭芙蓉联系武警部队医疗队帮其看病,并申请救助资金500元。她和工作队一起帮助困难群众销售蜂蜜、鸡蛋、粉条等农特产品增加收入,帮助困难村民销售土豆2.8万斤。这样救助困难群众的事在她身上不胜枚举。郭芙蓉还教村民做辣椒酱、油包子,交流感情。郭芙蓉总是积极想办法帮助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为百姓办实事、办真事、办好事。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温暖着村民、群众的心,如今她已经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贴心人。郭芙蓉说:这里的农民群众都很质朴,一桩桩、一件件村民小事,就是我心中的大事,能让老百姓满意就是我心中最大的满足。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在驻村工作中,郭芙蓉觉得重要的还是思想问题,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扶贫才有真效果。她将自己的想法向镇党委和自己所在单位汇报,得到资金支持,举办培训班并发放牛、羊、鸡养殖、蔬菜种植等手册200多份,并带领有致富意愿的66位村民去定西、临洮等地观摩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双庙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严重不足的情况,写报告申请黑膜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项目资金10万元,依托新办的双庙宏泰农机服务合作社实施,为合作社配置了拖拉机、深松机、铺膜机、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等机具,机械化的作业,逐渐让村民从苦力型解脱出来,最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她协助村两委完成学生、低保信息的核实、标准化党建、自来水入户、危房改造等工作,驻村期间的真行动换来了真效果。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郭芙蓉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充分肯定,获得2017年度白银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表,2018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民建甘肃省委会成立40周年参政议政先进工作者,连续3年考评为优秀。

郭芙蓉说:在驻村工作中,我遇到了好战友。我们队长开自己车为村里办事从不计报酬且随叫随到,镇村干部开自己的车加班和进村入户都没有补助,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使命,什么叫担当,什么叫胸怀。但他们认为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是很快乐的事。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感受到扎根一线的情怀,学到了勇毅、坚韧、团结和奉献。同时在村民身上,看到了善良、纯朴、勤劳、不屈和追求。

郭芙蓉感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关怀和支持下,双庙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现了脱贫。村里修建了公路、文化广场、新村址、新学校、蔬菜大棚,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养殖合作社,自来水通了,危房改造了。驻村工作是平凡的,但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的一声谢谢,这种平凡让我感动、让我留恋、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和提升素养的锤炼。

会宁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芙蓉

双庙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葛晓晖说:郭芙蓉同志和善、开朗、健谈,责任心强,她不计辛苦、不计得失、不图名利、不讲条件,用勤奋和汗水默默为所驻村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不仅和群众关系融洽,跟工作队员也非常团结,她主动承担给工作队员做饭的任务,并自己开辟菜园种菜,除工作队员食用外,将蔬菜送给困难群众,她关心大家的生活,我们都称她为“郭大姐”。

郭芙蓉植根群众,以高度负责的使命,用智慧与知性,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她用关怀和爱意,温暖着双庙村村民企盼的心。她是平凡岗位上的驻村扶贫女干部,来自人民,服务百姓,以女性独特的情怀,做着热爱的事。她以人生最美的姿态,盛开出扶贫路上的最美芙蓉!(常琦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