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診病例過萬、9天內翻倍,患者申請檢測需等一週?

日本確診病例過萬、9天內翻倍,患者申請檢測需等一週?

在東京、大阪等6地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一週後,日本防疫措施再度升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自4月17日起緊急狀態範圍擴大至全國。

“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發生之後,日本境內疫情曲線一直處於低位狀態,但進入4月後形勢突變。3月21日確診病例超過千人,4月9日超5000例,而到4月18日,感染人數突破10000,9天內確診病例翻倍。截至19日,日本確診病例已增至10434,死亡224例。

日本確診病例過萬、9天內翻倍,患者申請檢測需等一週?

日本9天內感染人數翻倍。/日本經濟新聞網頁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新冠檢測數據顯示,日本全國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的陽性率在近兩週內大幅上升。1月15日至3月14日,陽性率為6.2%;4月2日至16日的陽性率為12.9%,數值翻倍。

據NHK報道,日本東北醫科藥科大學特任教授賀來滿夫指出,陽性率上升表明潛在感染者正在增加,醫療系統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日本醫師會會長橫倉義武1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感染路徑不明的新冠患者增多,這時候應該擴大檢測範圍,但是政府的應對措施過於遲緩。

日本檢測能力如何?

日本厚生勞動省網站公佈的檢測數據顯示,2月18日至4月16日,全國的PCR檢測數量總計169046份,本週單日最高檢測量為1.3萬份,上週平均每日檢測量為7800份。兩個月前,日本單日檢測量僅千餘份,相比之下如今的檢測能力有所提升。

《西日本新聞》指出,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日本的檢測量落後。從2月18日至4月13日,韓國檢測超過50萬人,約佔總人口1%。德國每週的檢測量達到50萬次。

朝日電視臺評論員玉川徹曾在2月的電視節目中抨擊,日本的醫療體系不輸韓國,按照人口比例算,日本當時的檢測量應該超過一萬份,但實際遠遠少於這個數字。

在日本出現疫情初期,檢測能力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東京新聞》2月16日以“新冠肺炎檢測為何不擴大,不願讓感染人數增加”為題發表文章,質疑政府的防控策略。

日本醫療治理研究所理事長、醫師上昌広表示,日本的檢測公司有幾百家,就算是小型檢測公司一天也可以檢測100份樣本,也就是說日本一天能檢測的數量應該達到10萬。他認為,不論輕症還是重症,希望得到檢測的患者都應該得到檢測。

NHK報道指出,日本的檢測能力難以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肩,既有人員短缺的原因,也有防控策略的考慮。

檢測人員稀缺,患者等待時間過長

根據東京都傳染病信息中心提示,患者的病情會通過最初醫療機構向保健所進行彙報,進而決定檢查相關事宜。檢測由地方衛生研究所、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一般醫療機構不會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測。

東京地區負責新冠檢測的“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一週七天無休,截至16日單日最高檢測量為557份。該研究中心介紹,此前機構負責新冠檢測的人員為10人,進入4月後增加至32人,機器增加了5臺,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檢測需求。

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表示,PCR檢測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檢測人員至少要有2-3年的從業經驗,招募這樣的專業人士並不容易。

據《西日本新聞》報道,PCR檢測過程中,操作人員需提取1毫升樣本中的1/1000液體,要求具備較高的提取技術。而且,PCR檢測的靈敏度非常高,即使混入極其微量的感染樣本也能呈陽性反應,這需要精確的操作。此前,日本愛知縣就發生檢測錯誤事件。當地衛生研究所檢測員在提取樣本時操作失誤,導致檢測物質飛散,使24人被誤診。

日本醫師會會長橫倉義武對《朝日新聞》表示,近年來施行行政改革,削減了大量保健所職員,人員不足是檢測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據NHK報道,現階段進行新冠諮詢的人數相較一個月前增加了4倍,如果要申請檢測,需得到當地保健所的許可。在東京,即使符合檢測標準,患者通常需要等待4-5天時間才能接受檢測,最長等待時間長達一週。

北海道醫療大學教授塚本容子表示,檢測人員不足、患者等待檢測的時間過長,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可能會急劇惡化,在等待過程中也會造成更大範圍的病毒傳播。

東京都醫師會17日宣佈,為加強PCR檢測能力,將在東京都內47個地區醫師會依次開設PCR檢測中心,加快檢測速度。

檢測門檻高,防止醫療系統崩潰

據NHK報道,目前仍有不少日本民眾抱怨“檢測難”。神奈川縣一名20多歲的女性在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後4月2日前往醫院就診,因既不是海外歸國者、也不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她被判定暫不需接受檢測。該女性漸漸失去了味覺和嗅覺,再次申請檢測仍被拒。直到4月16日,她的檢測結果呈陽性,而她的朋友也出現了疑似症狀。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網站發佈的新冠檢測標準,檢測對象需滿足3個條件:連續4天體溫在37.5攝氏度以上;血氧飽和度(SPO2)小於93%(正常值為98%);CT顯示有肺炎影像。

《週刊朝日》雜誌報道稱,在實際診療過程中,檢測的標準更加嚴苛。日本一保健所醫師反映,患者發燒38攝氏度以上持續2周,才會安排其接受新冠檢測。

2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大臣加藤勝信在召集舉行專家會議後向政府提出,從預防感染的政策角度來看,為所有人實施PCR檢測並非有效對策,需將有限的檢測資源集中用於有重症化風險的患者。

直到現在,日本在抗疫方面仍然秉持“優先治療重症患者”的策略,原則上輕症患者居家靜養。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日本感染症學會和日本感染環境學會16日聯合發表了一份《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症的臨床應對思考》,關於檢測標準, 專家們不主張對輕症患者進行PCR檢測。同時,為了防止醫療系統崩潰,不主張輕症患者接受檢測甚至住院,從而擠佔醫療資源。

日本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館田一博表示:“現在新冠疫情流行期延長,應該把有限資源集中到陷入生命危險的重症患者身上。” 現在,日本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死亡數據遠比歐美國家要低得多,這也說明新冠病毒在日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文/沁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