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历史旧事儿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哦!】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慈禧在政治上的果敢敏锐,以及她难以压制的政治锋芒,让当年的咸丰皇帝担心,等到年幼的儿子继位,慈禧母以子贵,必定会擅权专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咸丰的心里,早已认定:慈禧不能留。可为什么最后慈溪不但活了下来,更是走上了皇权的巅峰呢?
在《清史拾遗》中记录:帝晚年颇不满意于慈溪,以其佻巧奸诈,将来必以母后擅权,破坏祖训。平时从容与肃顺密谋,欲以钩弋夫人例待之。
那么,此时有性命之忧的慈禧,又是怎样化解了这个危机呢?
慈禧知道,与肃顺这样强大的对手抗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比对手更强大更狡猾。而当时的慈溪,年仅二十七岁。十七岁即被选秀入宫的她,十年间深居皇宫,没有任何根基或同党能帮助她与肃顺在权力场上角逐。而此时的热河行宫,是由强敌肃顺一手控制着。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危机四伏。
因此,慈禧清楚地意识到,与被授以全权行在势的肃顺,明火执仗的争斗,无异于以卵击石。慈禧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与肃顺计较一时长短。同时,慈禧还常常以无助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只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号:我没有野心,我只是六岁皇儿的母亲。以此博得人们对弱者的同情。
那么,慈禧这样回避肃顺锋芒,向咸丰皇帝示弱,打感情牌。她能从咸丰和肃顺编制的绵密的网中逃脱吗?
其实,咸丰皇帝在临死前口述,让人记下了遗旨:皇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杜翰、焦佑瀛等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而且,咸丰在临终前,将两枚随身印章“御赏”和“同道堂”,分别授予皇后慈安,和儿子载淳,作为皇权的象征。
在皇帝年幼,尚不能亲政时,由皇帝下达的御旨,需加盖皇后持有的“御赏”印,和小皇帝拥有的“同道堂”印。由于小皇帝只有六岁,无法正常处理政务,他的母亲慈禧理所当然地挺身而出,代表小皇帝执行保管钤印的职责。也就是说,等到小皇帝继立,在朝政的运作上,就形成了两宫皇太后代政,和八大臣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
因此,咸丰皇帝最后还是没有对慈禧下杀手。而慈禧也终于没能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钩弋夫人。据《清史拾遗》记载:咸丰帝病重期间,慈禧每天抱着儿子,守在咸丰的身边。咸丰帝病中,看着慈禧母子楚楚可怜,不忍心自己死后,他们母子骨肉分离。所以,他不忍心杀慈禧。
那么,咸丰皇帝最后真的只是因为心软吗?很明显,事情远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任何重大的政治决策,都有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争斗。
从咸丰皇帝死前的安排,不难看出,出于对皇权的长久考虑,他还是把慈溪纳入到了皇权的核心之中。可是,咸丰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他难道不担心慈溪日后会篡权吗?其实,咸丰皇帝在担心慈禧篡权的同时。同样的,肃顺一贯的一意孤行,也不能让他放心。他不敢保证杀掉慈溪之后,肃顺不会专权。毕竟,在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之后,丞相霍光专政,也酿成大祸。
慈溪通晓汉文,熟知一切朝政运作,皇后由她协助,才会对八大辅臣造成牵制。而八大辅臣也不能让慈禧任意妄为。然而,咸丰皇帝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的棺木还没有回京。慈禧就联络在京城的恭亲王,杀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咸丰临终前苦心制造的权力制衡天平,就这么被轻易地打破了。
文章寄语:喜欢我们内容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评论哦!
(关注我的都变美了,不信你试试)
贴心的小编提示您
看文章也需要注意休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