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收藏常被人冠以“文人雅士”的美譽。

在過去,衡量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的財富和地位,不僅僅是有多少錢,而是家裡有沒有出讀書人?

否則就是一個“暴發戶”,稍微有點錢的地主老財都將子女送到省城的各類學校就讀,家中為了表示出與普通的人家區別,一定會有書房和琴棋書畫等附庸風雅的物品擺設。試想一下,哪個讀書人沒有幾本碑帖或十幾枚古錢幣?殷實富足的文人士子又有哪個不收藏一兩件青銅器或玉器?這是中國文人的普通習氣,也是東方人特有的閒情雅好。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所謂古玩,即古器物可供珍玩者。

那些具有一定年代的古玩,最能證明人類之進化、歷史之嬗遞、藝術之源流、社會民族風俗習慣之演變。古玩的範圍甚廣。

民國時期,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將古玩分為書畫、瓷器、銅器、古錢、宣爐、古銅鏡、玉器、硯、古墨、古書、碑帖、各代名紙、古代磚瓦、偶像、印章、絲繡、景泰藍、漆器、宜興壺、琺琅、料器、牙器、彩墨、筆格、竹刻、扇、木器、名石等數十類。

要想體現收藏的文化意義和內涵,收藏者首先要做的是確定自己收藏類型的文化特點。

即使相同的藏品,根據切入點的不同表現出的文化特徵也是不相同的,以錢幣舉例:如果收藏者選擇的切入點是錢幣本身,那麼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就應該是貨幣文化;如果以錢幣的內容為切入點,則可以反映出錢幣發行時的社會風貌;如果切人點為錢幣的製作工藝,則可以看出製造工藝的發展。

這些都是小小的一枚錢幣背後的文化意義,很多收藏者都可以從中發掘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一枚銅錢就反映出了千年的鑄造文化;一張紙幣,反映了從宋代開始到現在的貨幣的歷程;機制幣則反映了中國傳統的貨幣進展文化。總之,有多少選擇就可以反映出多少文化,而這種選擇直接表現出了收藏者對文化的認知。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他們醉心於前代遺留下來的稀世珍玩,或藏玩古銅,或搜尋古瓷,或鑑賞古畫,或集藏古玉,或兼而有之,皆認為它們不僅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而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更可“畢見古人精微廣大之製作有合於造物化工”(明代董其昌《骨董十三說》)。

今人收藏古玩,除了享受玩古的雅趣,還有一層實實在在的意義,那就是投資、保值和升值。

收藏不同於普通的消費,像古玩、書畫,甚至郵幣卡,只有內行的人才真正懂得欣賞它們的價值,只有愛好者才會去欣賞它們的美。外行人單純以商業、利益的眼光看待這些藏品,其實是一種褻瀆。

古玩固然珍貴,然而,歷經歲月滄桑而流傳下來的已是越來越少,如果再富有藝術或文物的特殊價值,就更為難得,即使有,其價值一般也難以接受。

收藏品一般具有稀有性、不可替代性、保值升值、藝術觀賞性、良好的保存性等,這些特點都可以完全的展現出收藏品的收藏投資價值,那麼收藏什麼種類的藏品最有升值空間?

第一、市場上普遍認可的,也就是保有量大的。那麼有的人就會問了,不是物以稀為貴麼,怎麼要收藏大眾藏品呢?因為對於收藏新手來說,大眾藏品普遍價值不是太高,並且市場認可度高,真假也比較容易辨別,變現能力強。

第二、選擇有文化背景、有歷史故事的。這類藏品炒作空間大,並且有歷史研究價值,有涵養的收藏大家都會喜歡這類藏品,所以這類藏品不怕貶值,是上佳的收藏品種。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然而無論是收藏哪一種藏品,一定切記要選擇品相相對好的,哪怕價格會高,這種藏品人們的認可度和喜愛程度更高,後期也比較好出手。

況且,所謂 “古玩”也是相對而言,今天的“新”將來也會成為“古”。

如果收藏一定要拘泥於年代,認為年代越久越寶貴,只認“古”而不識“新”,那麼收藏的路子總是越走越窄,也許會失掉購藏珍品的“良機”。

對於真正的收藏者而言,藏品對自己或家人的意義要遠超於它們自身所帶的商業價值。它們要麼代表著自己的一份情結,要麼是祖輩流傳下來的一份時代情結。因為情感的凝結,所以熱衷於收藏。

明人徐樹丕《識小錄》記述:“畫當重宋,而邇來忽重元人,窯器當重哥、汝,而邇來忽重宣德、成華,以至嘉靖亦價增十倍。”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有“時玩”一條,其中說道:“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與古敵。蓋比宋以雕漆擅名,今已不可多得,而三代尊彝法物,又日少一日,五代迄宋所謂柴、汝、官、哥、定諸窯,尤脆薄易損,故以近出者當之。”

除上述沈德符所列器物而外,他如張岱《陶庵夢憶》所載,尚有南京濮仲廉之刻竹、雕犀,蘇州甘文臺之銅爐,“吳中絕跡,陸子岡之治玉,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鑲,趙良壁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勳、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範白之治三絃子”。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而龔春、時大彬、陳用卿之宜興砂罐,王元吉、歸懋德之錫注,皆“直躋之商彝周鼎之列而無慚色”。

所謂收藏品的價值,並不能只限於眼前的時代、社會帶來的概念、定義和金錢上的觀念。

也許現在這個時代司空見慣的東西,幾十年後就會變成擁有眾多追逐者的收藏品;也許在普通人眼中的垃圾,在有心人的眼中就是寶物;也許毫無意義的物件,其實背後有著深厚的內涵。

明代出現的當代收藏改變了以往收藏者以古物為惟一藏品的收藏習俗,使收藏範圍大大擴展。後世不斷湧現的新的收藏品種大部分都歸入“時玩”的範疇,如清代的鼻菸壺、自鳴鐘,近代的郵票、火花、月份牌等,均可見到“時玩”的影子。

如今,在諸多的收藏品中,“時玩”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

主流分類包括:文物類書畫類、陶瓷類、玉器類:珠寶、名石和觀賞石類、錢幣類、郵票類、文獻類、票券類、模型類、徽章類、商標類、標本類等十三大類。

其他分類包括:自然歷史、藝術歷史、人文歷史和科普歷史四類。

現代“時玩”之所以為藏家所愛,在於那些物品大都具有真、精、奇的特點,行家認為,收藏就得玩真品、善品、美品、絕品,只要在一件物品上兼有真、精、奇的特點,即使年代並不久遠,也有無窮的魅力。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價值在一般物品中的意義一般是指其包含的價格,也就是物品的經濟價值,通俗的說就是值錢的物品就是有價值的,反之,不值錢的就是沒有價值的。

凡是代表時代風尚和最高工藝水平的器具,或反映一個時代歷史風雲的物品,數百年後,我們的後人也必將欣賞它們,它們的身價或許比今天還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但是在收藏活動中,價值的意義卻不能這麼簡單的看待,收藏品所具有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其所包含的歷史性、藝術性和知識性以及紀念意義。至於能否發現這些內在價值,就要看收藏者的個人興趣和修養了。

在2019年下半年高價拍品Top100榜單中,書畫佔42席,其中近現代書畫22件,億元成交的有3件。其中,李可染1964年作的《萬水千山圖》以2.07億元成交,為近現代書畫最高價拍品。從書畫的整體成交來看,近現代書畫的市場份額從佔比70%回落到半壁江山。這說明,除個別精品外,中國書畫尤其是近現代書畫在交易盛期的泡沫價格形成整體的回落。

2019年下半年,古代書畫市場表現較穩定。在高價拍品Top100榜單中,古代書畫佔12席。其中2件過億元成交,分別是趙孟頫的《致郭右之二帖卷》,以2.67億元成交,王蒙的《芝蘭室圖》以1.46億元成交。雖然創造了新的記錄,但在目前市場疲軟的狀態下,這個價格仍未達到市場正常的水平。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作為收藏品,是蘊涵著極高文化內涵的不能再生的特殊商品存在著,這種唯一併且特殊的屬性確定了收藏品存世量的有限性。衡量藏品的文化價值因素是多方面的、綜合的。它需要收藏者具備大量的知識與豐富經驗做保證。但無論怎樣,藏品的文化價值都是收藏中必須充分認識的必要因素。

以上情況表明,那些富於創造、意境深遠的藝術傑作,那些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稀有之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總是為世人所認可和鍾愛,並有其永恆的價值。

從古至今看收藏角度和文人審美意識的轉變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