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很多老年人一有腰腿疼,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青年患者佔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症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瞭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



還是老習慣,我們在講病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的結構。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什麼是椎管


脊柱是由一塊塊帶孔的骨頭組合起來的,而這些帶孔的骨頭摞在一起,就形成了椎管。椎管裡面主要走行的是脊髓,脊髓又分叉出很多神經根。這些神經根經過椎管兩側的椎間孔走出。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椎管的前壁由椎體後面、椎間盤後緣和後縱韌帶構成,後壁為椎弓板、黃韌帶和關節突關節,兩側壁為椎弓根和椎間孔。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腰椎管狹窄的原因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腰椎管狹窄的常見病因有以下幾類:

1.發育性腰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發病並不多見)。

2.退變性腰椎管狹窄:主要是由於隨年齡增長脊柱發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佔絕大多數)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3.脊柱滑脫性腰椎管狹窄:由於腰椎峽部不連或退變而發生脊椎滑脫時,因上下椎管前後移位,使椎管進一步變窄,同時脊椎滑脫,可促進退行性變,更加重椎管狹窄。

4.外傷性椎管狹窄:脊柱受外傷時,特別是外傷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時常引起椎管狹窄。

5.醫源性椎管狹窄:除因為手術操作失誤外,多由於脊柱融合術後引起棘間韌帶和黃韌帶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後路椎板減壓後再於局部行植骨融合術,其結果使椎管變窄壓迫馬尾或神經根,引起腰椎管狹窄症。

6.腰椎部的各種炎症:包括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炎症,椎管內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狹窄。各種畸形如老年性駝背、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節鬆動均可引起椎管狹窄症。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先天腎氣不足、腎氣虛衰,以及勞役傷腎為發病的內在因素。若反覆遭受外傷,慢性勞損,以及風寒溼邪的侵襲為其發病的外在因素。其病理機制是腎虛不固,風寒溼邪阻絡,氣滯血瘀,營衛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痺阻疼痛。


腰椎管狹窄症的症狀


一般椎管狹窄的患者主要的特點是症狀重,但臨床體徵輕。


1、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較輕微,臥床休息則減輕或消失,一般腰向前屈沒有症狀,後伸時症狀明顯。

2、明顯的腰腿痛症狀和間歇性跛行:這是椎管狹窄的症狀表現最主要的一點。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甚至是十幾米時產生腰腿痛,彎腰休息一會或下蹲後症狀會立即減輕或消失,若繼續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現。脊柱後伸時症狀加重,前屈時症狀減輕。

3、馬尾神經壓迫症:出現馬鞍區的症狀與體徵以及括約肌的症狀,嚴重者可以導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癱瘓。

4、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相應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症狀及體徵。有些病人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多為痠痛、麻痛、脹痛、竄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表現為相應的神經根性分佈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檢查方法


1.椎管狹窄症的輔助檢查


(1)X線平片:在發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狹窄者,主要表現為椎管矢狀徑小,椎板,關節突及椎弓根異常肥厚,兩側小關節移向中線,椎板間隙窄;退變者有明顯的骨增生。在側位片上可測量椎管矢狀徑(圖2),14mm以下者示椎管狹窄,14~16mm者為相對狹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現症狀,也可用椎管與椎體的比值來判定是否狹窄。

(2)CT,CTM及MRI檢查:CT檢查可顯示椎管及根管斷面形態,但不易瞭解狹窄全貌;CTM除可瞭解骨性結構外,尚可明確硬膜囊受壓情況,目前應用較多,此外,MRI檢查更可顯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數骨科醫師已將其作為常規進行檢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間隙穿刺注藥造影,此時可出現尖形中斷,梳狀中斷及蜂腰狀改變,基本上可瞭解狹窄全貌(圖3),由於本檢查屬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側隱窩狹窄症的輔助檢查

(1)X線平片:於X線平片上可有椎板間隙狹窄,小關節增生,椎弓根上切跡矢狀徑變短,大多小於5mm,在3mm以下者,即屬側隱窩狹窄症,此外,上關節突冠狀部內緣內聚亦提示可能有側隱窩狹窄性改變。

(2)CT,CTM及MRI檢查:CT檢查能顯示椎管的斷面形狀,因而能診斷有無側隱窩狹窄及有無神經根受壓;CTM檢查顯示得更為清楚,

MRI檢查可顯示三維影像,可同時確定椎間盤退變的程度,有無突出(或脫出)及其與硬膜囊,脊神經根之間的關係等。

(3)椎管造影:用非離子型碘造影劑omnipaque,isovist造影可見神經根顯影中斷,示有側隱窩狹窄或神經根受壓徵,但此種檢查不易與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的壓迫相區別。


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


腰椎管狹窄並不等同於腰椎管狹窄症。很多人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管狹窄,但沒有不適症狀,這種情況是不需治療的。只有當影像上有腰椎管狹窄,並有相應症狀,我們才稱之為腰椎管狹窄症,這時候才需要進行治療。


1、臥床休息

急性期,也就是症狀比較嚴重的時期,臥床休息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2、口服藥物

(1)非甾體抗炎藥:主要用於急性期的消炎鎮痛。

(2)脫水藥:也稱作消腫藥。可以有效的消除神經根的水腫,減輕症狀。

(3)營養神經類藥:如甲鈷胺片等。

3、理療與康復鍛鍊

物理治療可以有效消除神經根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康復鍛鍊可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防止病情的復發。另外使用腰圍,防止腰椎的過度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


4、硬膜外封閉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這個治療是一種往腰椎神經根受壓部位直接注射止疼、消炎藥的一種方式。因為作用比較直接,如果診斷正確,注射精準,效果往往非常好。有很多人打完之後症狀會很快緩解或消失。


另外,硬膜外封閉注射,除了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外,還是一種有效的診斷方式,用這種方式,可以明確我們之前的診斷是否正確。


5、手術治療

原則是減壓、固定、融合。


康復注意事項


1、注意保持生理姿勢,防止發生腰椎畸形和僵直。在休息時要保持適當的體位,應睡硬板床,取仰臥位,不墊枕頭;在站立或坐位時,應儘量挺胸收腹;寫字時桌子要高一些,椅子要矮一些。

2、不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急躁情緒,對堅持長期治療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情緒變得十分悲觀,失去信心放棄治療,這點是很危險的。患者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治療及時恰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3、因疼痛長期臥床的腰椎管狹窄患者,腰椎與四肢腰突較快,因引起除全身症狀嚴重、疼痛明顯者外,均應盡力活動各關節,堅持作擴胸、深呼吸、腰椎及下肢運動等局部和全身性的功能鍛練,以防止和減輕關節粘連、僵直。

4、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需注意進行積極和合理的鍛鍊。臨床實踐經驗證明,運動鍛鍊在一定意義上甚至比醫療還重要。要保持軀體正確的姿勢和活動性,防止駝背的發生。駝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常非常緩慢,使人難以覺察,因此保持良好姿勢極為重要。


腰椎管狹窄的鍛鍊方法


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鍊


病人俯臥位,使腹部著床,四肢、頭部抬起像飛燕一樣,鍛鍊目的同拱橋式。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側臥位梨狀肌舒縮鍛鍊


病人側臥於床上,上邊的腿抬高,抬腿時應儘量使兩腿之間的角度為直角,兩腿交替進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鍛鍊。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仰臥位拱橋式背伸肌鍛鍊


包括三點式、五點式:病人仰臥於床上,雙腳掌、雙肘部、後枕部著床,小腿與床垂直用力,使身體其他部分離床拱起像拱橋一樣。此方法可使脊柱兩側腰背肌得到鍛鍊。腰背肌發達吃力平衡,可保護脊柱在受力時不擠壓椎間盤。


直腿抬高鍛鍊


主要鍛鍊膕繩肌和股四頭肌。病人平臥於床上,雙腿交替抬高、放下,反覆進行,抬腿時應儘量使下肢與身體成直角。

瞭解腰椎管狹窄,只用1分鐘


腰椎管狹窄症的功能鍛鍊要遵循先慢後快,先小幅度後大幅度,先局部後整體,先輕後重,循序漸進的原則,持之以恆,才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