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神獸”還有門勞動課:孩子樂意,家長撓頭

“孩子其實挺樂意的,他愛玩、覺得勞動也好玩,可是……疫情期間,這一天天的,上課打卡就夠累了,再陪著他體驗勞動,我真受不了。”

宅家“神獸”還有門勞動課:孩子樂意,家長撓頭

年輕的媽媽小瑜,最近一直在和“神獸”兒子曉曉作“鬥爭”,勞動教育雖然是一門繞不開的課程,但她也只能讓曉曉淺嘗輒止。

近日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從中小學到普通高等學校,都明確了勞動教育學時——中小學為每週不少於1課時,大學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記者瞭解到,北京市各大中小學都已經開設了勞動教育課,而且在疫情期間也佈置相關作業。但實際情況是,孩子們雖然很喜歡參與勞動,但家長受客觀條件和精力所限,選擇“點到為止”。

很鬧心 看他滿屋子拖地就頭疼

曉曉是典型的活力充沛型男孩,在昌平區某小學讀四年級的他,平時就喜歡戶外運動,自行車、足球、游泳都是他的摯愛。可疫情之下,他多數時間只能呆在家裡。最近剛剛復工的小瑜,每週去單位兩天,回憶起疫情期間與“神獸”相伴的歲月,她還是略略頭大。除了各種打卡,她對勞動教育課已經沒有特別深的印象,“學校是一直有要求的,但沒有硬性的指標,我們基本上就是安排他做家務。”

對孩子來說,做家務與玩兒的界限並不清晰,曉曉很喜歡做家務。但是小瑜卻有點頭疼:“他是玩兒的盡興了,我可受不了。看他滿屋子拖地,跟打冰壺似的,他拖完了,我還得重新收拾一遍。”所以,小瑜就讓曉曉“意思意思得了”。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小瑜讓曉曉學著做家鄉的應季小吃——青團。活潑好動的兒子,認真安靜地完成一個青團,小瑜坐在一邊,長舒一口氣:“他愛動手,我們做爸媽的不應該攔著,但是精力實在有限,所以也只能讓他適度參與。”

交作業 用美圖軟件“留痕”

小艾的女兒婉婉在豐臺區某小學讀二年級,疫情期間,學校會每週發送給家長一份居家教學安排。根據這份安排,每天都有勞動教育時段,包含收拾餐桌、垃圾分類、擺放碗筷、盛菜盛飯等等。實際上婉婉做沒做到每天都參與勞動呢?

“很難,除了不放心,主要是怕麻煩,孩子一個人幹活,至少要一個大人盯著。”

像打掃衛生這樣的勞動教育,婉婉會很快失去興趣,而像煎蛋這樣的有吸引力的家務活,小艾又不敢讓她太多參與。

可是,學校要求勞動教育也要上傳照片交作業怎麼辦?

“學會留痕,用美圖軟件。”

小艾也是從別的家長那兒學的經驗,藉助美圖軟件,拼接視頻和圖片,能把孩子淺嘗輒止的過程包裝成深度參與勞動教育。小艾坦誠這是形式主義,但她還是覺得,不如把擠出來的時間留給孩子,無拘無束地玩兒。

題很難 有些題家長也不會做

“說實話,這些題目我還都不會呢。”給記者展示已經上初二的兒子的勞動課試卷題目時,王娜感慨說,“不過好多內容都沒有實際操作價值,我們也就拿著看看。”

記者看到,這些題目相對比較專業,比如應該用什麼工具切割、鏤空木工作品,鋸斷板材時為什麼會有毛茬等問題,在問題卷之後,還有老師製作好的答案PPT。

但是這些題目,王娜的兒子根本沒興趣看,也沒有時間認真學。每天各種學科的學習和打卡已經讓他不勝其煩。至於這些問題的作用,王娜開玩笑說,“要是早看到這些題,我們家裝修的時候,我還能裝個內行,至少買傢俱的時候,能多砍點價。”

王娜也理解孩子的選擇,因為這些題目涉及到木工、雕刻、車工、鉗工等各項技能,多數都是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問題,但是現在的孩子基本沒有進行這類實踐的機會和條件,如果只是拿著圖紙進行計算,實際上還都是數學題。

“大多數孩子家裡都沒有工具間,還是希望學校能給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多做一些實踐,不要流於形式。”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周明傑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