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腰疼、頸椎病居然都與扁平足有關?

扁平足的發病率在當今社會日益增高,越來越影響人們的生活,但大部分人可能還是會困惑,到底什麼的足是扁平足?它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又該怎樣矯正呢?

一.扁平足的分類及檢測方法

1.扁平足的分類

扁平足可分為先天性扁平足和後天性扁平足,或根據其特點也可分為柔性扁平足和僵硬性扁平足。柔性扁平足是指在站立時足弓塌陷或消失,而當足部無負荷或足部抬起時足弓恢復到正常狀態,該類型多發病於嬰幼兒時期,主要是由足部的脂肪較厚,肌肉力量較小而造成的;而僵硬性扁平足是指無論足部負重與否,足弓都有塌陷和消失的狀況發生。扁平足根據病重程度不同還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

2.扁平足的檢查方法

扁平足的檢測方法其實有很多種,比如印記法,劃線法,MRI(核磁共振),測力板或測力臺等。

膝蓋疼、腰疼、頸椎病居然都與扁平足有關?

二.扁平足的形成原因

首先大家要明確足弓塌陷和消失是導致扁平足的重要原因,而足弓塌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骨性結構因素和軟組織因素。

1.骨性結構因素:

足部內側的9塊足骨:跟骨、距骨、舟骨、3 塊楔骨和3個蹠骨構成了內縱弓。其中蹠骨、舟骨、楔骨之間相互位置的變形可能形成扁平足;舟骨下陷、跟骨外翻也是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2.軟組織因素:

脛後肌群是控制足部的內翻肌,為足內側弓提供動態支撐,脛後肌群肌力不足會導致足內側弓消失,也是扁平足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對足弓的穩定性維持最重要的是蹠筋膜,其次是蹠韌帶。而彈簧韌帶起自跟骨截距突,止於舟骨底部,具有支持距骨頭並防止其下陷和內傾的作用,也是維持足內側弓穩定性的重要結構之一 。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影響因素以外,造成扁平足的因素還包括 :

1.遺傳因素

2.意外韌帶斷裂

3.疾病等造成的足部肌肉萎縮

4.肥胖等身體負荷長期過重使足弓肌肉張力過大

5.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靴。

膝蓋疼、腰疼、頸椎病居然都與扁平足有關?

三.扁平足的危害

扁平足常見的危害有:

1.改變人的行走姿態,使得前足外展,後足內翻,足跟易受傷。

2.長期站立、行走或跑跳時,由於沒有良好的靜態與動態支撐,足弓的消失也起不到緩衝的 作用,內臟器官及腦部無法免於震盪,足、腿、腰、膝、 頸等容易疲勞和疼痛。

3.對於輕度扁平足的輕視會導致病情的日益加重,重度的扁平足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如 :膝蓋內彎、脊椎側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其他病症。

膝蓋疼、腰疼、頸椎病居然都與扁平足有關?

四.扁平足的矯正方法

平時走路時應有意識地改變足部姿勢,站立不要過久,尤其要儘量避免負重行走和過於勞累。此外,可以選擇在自鞋裡增加高足弓的鞋墊。

平時也可適當進行針對性的足部訓練,練習用腳趾夾東西、用足趾行走、做屈趾運動等。

跳橡皮筋、跳足尖舞,加強足內肌的肌力,練習時要防止扭傷,或在鵝卵石、沙灘或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也可以用腳踩高爾夫球或者網球來放鬆足底筋膜。以促進足底的血液循環,使塌陷的足弓逐步得到改善,緩解肌肉疲勞,增加肌肉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