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出遊,這樣才能玩出快樂和深度!


看過今年大爆電影《銀河補習班》的朋友,肯定對馬皓文考試前夕帶兒子馬飛去旅行,體悟什麼是"草色遙看近卻無",遊玩回來卻喜提全級前十的橋段印象深刻。


旅行遊玩真的有助於孩子學習嗎?是!

我國古語有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何讓孩子到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是一個複雜的課題。


但想象總是美好的,很多中國式家長帶娃之旅的現實是,上車睡(看)覺(ipad),下車打卡拍照,回來啥也不知道......

帶娃出遊,這樣才能玩出快樂和深度!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你有信心像馬爸爸一樣把旅行作為孩子成長的"加油站"嗎?能幫助孩子"身體和靈魂都走在成長的路上"嗎?

出門篇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心理發展理論"中提出,人的一生有8個心理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具體的心理任務,如果上階段完成得不好,就會陷入膠著的狀態,影響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其中,1—3歲的具體心理任務是"自主",3—6歲的是"主動"。


這說明了,處於這兩個階段的孩子都有獲取獨立能力,表達自己意願、想法和慾望的需求,如果父母包辦控制或者孩子缺乏表達自我的渠道,孩子就會通過反抗或者表現出不良行為,來獲得獨立的擁有感。


因此,這個時期,父母適宜性教育的重心應該是,給孩子創造環境和機會,幫助他們獲得獨立感和勝任感。比如,在旅行出門前,給孩子參與旅行計劃和整理行李的機會。

"我的旅行計劃"

爸爸媽媽選定了2—3個路線或者地方以後,詢問孩子的意見"你覺得這幾個地方,咱們去哪個更好呢?"

鼓勵他上網查詢每個路線的主要景點和特色,幫助他分析各個方案的利弊,供他思考和選擇,並提醒"一旦選好了,咱們就不能修改了。"這讓孩子更重視自己做出的每一個選擇。


確定地點後,開始做旅行計劃吧!

對於大齡段的孩子,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策劃組織,譬如他們已經學習了《旅行》的主題單元,在"我們的旅行計劃"的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取了準備旅行物品、策劃活動路線、選擇交通工具的相關經驗。

小齡的孩子,我們則可以引導思考"你認為咱們乘坐什麼交通工具更合適?哪些景點一定要去?"


孩子能在參與家庭決策中,學會發表主張、聆聽他人需求、妥協讓步,以及逐漸建立起提前計劃的意識。

"我的行李箱"

嘗試讓孩子做一張"行李list",然後給他一個小行李箱,根據清單整理行李。


對於小齡的孩子,可以先由爸爸媽媽做清單,孩子再收拾整理哦!

帶娃出遊,這樣才能玩出快樂和深度!

堵車遊戲篇

堵車已經成為了每回小長假都繞不開的話題,很多爸爸媽媽的做法是"一部ipad走天下,堵到天南地北都不怕"。但這種做法不僅有損視力,還脫離了"出門感受世界"的初衷。


沒法避免堵車,又怕孩子無聊鬧脾氣?那麼,我們需要在出門之前就準備好一些開放性的玩具和有趣的小遊戲。

思維類遊戲——"小小觀察家"

工具:車標圖片、交通標誌圖片、記錄本


每一次堵車都是"全球品類最齊全,參展數量最多的豪華車展",爸爸媽媽可以趁機把提前準備好的車標和交通標誌圖片拿出來,讓孩子找找看,一路上都能看到哪些車標和交通標誌呢。


同時,結合實際場景給孩子講解"這個交通標誌代表什麼意思?都出現在哪裡?看到它我們要怎麼做?"


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記錄下5分鐘以內,都看到了多少種顏色的車,每種顏色有幾輛。或者,和孩子比賽記憶某一輛的車牌號,看看誰記憶得又快又準確。

思維類遊戲——"我是小偵探"


選取車上的某一樣物品,每次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特點,讓孩子猜測是什麼,描述者只能回答"Yes or No",比如紙巾盒"四四方方的/裡面裝了白色的物體/可以抽取"。


語言類遊戲——"小小故事王"


給孩子講述故事的開頭,或者提供3—5個關鍵詞,讓孩子創編故事。

對於低齡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觀察附近的車輛和車上的成員,嘗試描述"他的外形怎麼樣?他們在做什麼呢?"鼓勵孩子用帶有形容詞的整句表達哦。


藝術類遊戲——"小小創意師"

工具:橡皮泥、扭扭棒、棉籤


橡皮泥、扭扭棒都屬於"開放性玩具",與聲電類封閉性玩具不同,開放性玩具顧名思義是玩法很開放的玩具,有無數的可能性。

比如橡皮泥和扭扭棒可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造型,橡皮泥+棉籤又可以搭成小帳篷、小房子等3D作品。


我們旅行的時候,不妨在揹包裡放上一些開放性玩具,讓它們成為孩子想象力的載體,陪孩子渡過塞車的漫長時光。

旅行篇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形容旅行的意義時,寫下了一句話"在異質文化的包圍下、在孤立的生活下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腳下。"一個人需要去往陌生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從而反哺內在的自我。


帶著孩子旅行的意義也在於此。

他們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獲得更敏銳的感知力,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用力地觀看、傾聽、感受,也因此也變得更多元和包容。


當然,除了吸取精神上的養分,爸爸媽媽也可以通過一些任務設計幫助孩子,掌握在真實環境中生活的技能。

"小小旅行家"


提前搜索要去的景點圖片和介紹,讓孩子在《我的旅行手札》中記錄下來,小齡段的孩子採取剪貼的方式。

在旅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對比觀察"這裡有什麼不同?",並思考"為什麼會不一樣?"這有助於建立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如果我們要去的是展會或者博物館,父母最好先查閱展館的主題和資料,把提前介紹給孩子,再讓孩子帶著瞭解和問題去看,這樣孩子會更加主動地觀察、思考和獲取信息。


在當天行程結束以後,和孩子一起通過語言、畫畫、符號、數字和圖片等方式覆盤接收的信息,記錄下當天的感受和體悟。

帶娃出遊,這樣才能玩出快樂和深度!

"我的零錢計劃"


我們在旅行的路上,肯定都遇到過孩子嚷嚷著什麼都要買的情況,其實這也是培養孩子財商的契機哦。


爸爸媽媽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媽媽每天會給你20元,你想買的東西都要從這筆錢裡支出,用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當天沒有使用,第二天能多拿5元。"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去衡量"哪樣東西是我最想要的",他慢慢會學會剋制,獲得延遲滿足和管理金錢的能力。


另外,在旅行前,我們還可以和孩子商量要給誰買禮物,一起列一個"禮品清單",寫上初步計劃和價格,這樣到了特色景點,孩子就能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參與禮品的挑選。

" 這就是......!"


我們可以結合出遊的季節,讓孩子在旅途裡收集"季節的證據"吧!

也許是淮河邊一眼望不到頭的金燦燦稻子,也許是秦嶺枯瘦、輕盈如蝴蝶般隨著朗朗秋風起舞的落葉,也許就是香格里拉奼紫嫣紅競相開放的菊花......


我們還可以像《銀河補習班》的馬爸爸一樣,結合眼前的風景讓孩子用心感受什麼是"落霞與孤鳶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什麼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些在真實環境中的感受是深刻的,也是靈動的,孩子會體悟到更多流動的、細膩的東西。

教育並不只發生在課堂中,真實的世界就是一個天然生動的大課堂;

探究也並不僅是教學方式,而是一種對萬物保持熱情和好奇的態度。


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論長多大,不論我們是否陪在身邊,都能渴望開拓與發現,永遠享受探索世界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