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友柏:不是書不"香"了,是閱讀改變了

2020年4月,書香門地響應中央宣傳辦、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的第15個“全民閱讀”活動,與新浪家居共同開啟全新的“書香門地全民閱讀”活動,號召全民閱讀,開卷聞墨香,閱讀共分享!

書香門地一直非常推崇讀書,不僅因為知識促人成長、改變命運,書籍也是最滋養心靈的,“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活動的展開,能夠進一步在書香門地粉絲圈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輿論氛圍和文明風尚,助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今年,書香門地與新浪家居共同攜手,將陸續走進全國各地著名的書館、書店的名家設計師與經營者,聚焦閱讀的“場”和“人”,關注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培養,並從閱讀與設計的關聯關係著手,找尋全民閱讀、公益閱讀推廣的更多方式。

第二站,我們走進由著名音樂人、導演、作家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南京“曉書館”,跟隨設計師蔣友柏的腳步,聆聽這家以“長城”為靈感的公益圖書館背後的設計故事。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對於“是什麼樣的契機設計了南京曉書館”這個問題,蔣友柏調侃道“可能與我的背景淵源有一定關係吧”。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南京“曉書館”合作的促成源於朋友介紹,對於蔣氏家族來說南京承載了一代家族記憶,但對於蔣友柏來說,應邀前來南京勘察場地的他恰恰是第一次踏入這片土地。

  有趣的是,前往南京的前一天,蔣友柏還在阿那亞金山嶺勘場,那裡的“野長城”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當他登上南京的明城牆,摸著古磚,望著金陵城的時候,突然覺得似乎就應該以“長城”來設計這座屬於南京的“曉書館”。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南京“曉書館”選址

  凹凸不平的明城牆另一側就是現代社會的高樓街景,這種反差並不顯突兀,反而高度融合,而蔣友柏也希望用設計達到一種文化融合,用“縫”的方式完成書館設計。這一次,CCTV 10《讀書》欄目與書香門地及新浪家居聯合發起“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活動,我們特別採訪到“南京曉書館”設計師蔣友柏,聽一聽這座以“長城”為靈感的書店設計的故事。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蔣友柏

「橙果設計」創辦人

跨界設計師、數字互動藝術內容策劃人、品牌設計與藝術家


一城、二馬道、三甕城、四城門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兩面高聳入頂的水晶城牆,以美學創新手法致敬南京明城牆,利用鋁框與清玻璃的光影折射,以及材質本身的特性,傳遞新意與穿透感,顛覆原有南京明城牆以磚石建造的古意與密實感。

  一城、二馬道、三甕城、四城門是蔣友柏想要在“曉書館”設計中展現的南京意向,因此在最終的呈現中“古磚”“城牆”與“藏兵洞”的概念隱喻於書店之中。

  在“曉書館”的設計中書是主角,但在蔣友柏看來,想要凸顯書的重要性不一定要去在書上下功夫,反而可以用非現實的視覺感區分強弱重點,讓人們在合適的文化氛圍裡沉下心思考,從而呈現出更利於閱讀的空間場景。


設計中的“隱”與“顯”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書店是文化場所搭配商業空間的「生態」場景,因為文化需要存活,而商業需要裝扮,故一般書店的設計是具有清楚目的性的設計,但曉書院因其“公益圖書館”的定位,所以反而沒有相對清晰的目的性,而這在蔣友柏看來又是一種挑戰,他必須要用謙遜的方法來設計,“在清楚的商業空間中用顯,在不清楚的公益空間用隱”是蔣友柏設計思考的原點。


不止是“店”,還是…

  在近幾年的設計中,不單單是書店,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餐廳、藝術館、甚至傢俱店都開始“跨界”為生活體驗空間,“店”已經不是單一空間屬性,而是變成了「巷」、「村」、甚至是「鎮」的複合式生態空間。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蔣友柏有針對這種複合空間設計的秘訣——化繁為簡,將複合店內容搭配的可能性分成特定空間場景,如客廳、餐廳、臥室等,再進行重新思考佈局,例如在客廳會有沙發(休息/聚會空間)、畫(藝術空間)、植物(花藝/氛圍空間)、鞋櫃(時尚/接頭買手空間)、書櫃(雜誌/書/內容空間)等,但也要根據書店的需求和空間本身的先天條件再進行實際規劃佈局。


閱讀失去了吸引力?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提到“年輕人是否不再熱愛閱讀”的問題時,蔣友柏認為不是閱讀對於年輕人沒有吸引力了,而是因為他們閱讀的方式改變了,但與此同時的是,出版社卻還在原地踏步,只是在出好書,卻沒有探討什麼是適合書的新形態,這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當網紅不紅時,如何設計?


書香中國 全民閱讀|蔣友柏:不是書不

阿那亞“孤獨圖書館”| 設計師 董功

  近幾年,“網紅書店”的概念逐漸流程,因為得到網紅的認可,是公認的最「容易」賺取人流的方式,但設計的本質永遠是尋求空間的靈魂,而不是盲目追求熱度與眼球。

  蔣友柏相信,即使是最早的網紅圖書館——阿那亞的孤獨圖書館,設計師董功腦中應該也未曾出現過「網紅」這個客群,只是因為書店設計的獨特感,所以才能被大家發掘與認可。所以蔣友柏經常思考,當網紅不紅時,該如何設計?當網紅只是新世代的書信往來時,又將如何呈現?


全民閱讀 設計者說

“不是閱讀對於年輕人沒有吸引力了,而是他們的閱讀方式改變了”

——蔣友柏

作為南京“曉書館”設計師的蔣友柏,並不打算“按部就班”地為我們推薦一本好“書”,正如他之前所說,年輕人的閱讀方式在變,“書”不再是簡單的紙張呈現,網絡上的一篇深度文章,手機上的一次數據解讀也是閱讀的一部分。

因此他為我們推薦了一篇他最近在看的“消費者觀察報告”,希望能在當下的大環境裡讓更多的年輕人靜下心為提升自我認知而學習,畢竟閱讀的目的從來不在於談資與炫耀,而在於對於自我與社會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