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終於私有化 但美妝垂直電商早已風光不再

聚美的競爭除了來自美妝電商,也有來自綜合電商的壓力。在電商尋找新的流量背景下,聚美優品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跟上步伐,不斷創新。


私有化

美妝

創新


經歷了一波三折與多方較量,聚美優品的私有化之路終於塵埃落定。


4月15日,聚美優品宣佈私有化交易完成,成為母公司Super ROI的全資子公司。同時,聚美優品已請求暫停其在紐交所的ADS交易,正式結束為期六年的美股上市生涯。


經歷了“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的輝煌與市值驟降的落差,再到跨界尋求新出路,一路曲折的聚美優品,能否通過私有化重新開始?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私有化迎來終局


市值長期走低喪失融資功能、業績低迷不振、新業務成效未顯……多重壓力下,聚美優品私的有化似乎勢在必行。


今年1月12日,由創始人陳歐及其關聯公司組成的買方團對聚美優品提起私有化要約。


2月25日,聚美優品宣佈,已與超級投資環球控股有限公司(母公司)和聚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買家)達成最終的私有化協議。根據協議,母公司和買家將收購聚美優品所有已發行A類普通股和美國存托股份,價格為每股2.0美元或每股ADS20.0美元現金。


如今,這一私有化交易終於宣告完成。


聚美優品方面表示,預計此次私有化交易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後,聚美優品將成為陳歐直接全資擁有的私有公司,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業績與股價低迷之時,聚美優品的私有化就已被提上日程。

2016年2月,聚美優品股價跌至6美元,市值縮水73%。陳歐稱聚美優品在美股市場被嚴重低估了,提出以7美元的價格對聚美優品進行私有化,但遭到股東的強烈抵制,因為7美元的私有化價格不及發行價的三分之一。該方案引發軒然大波,最終無奈擱淺。


據估算,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陳歐和買方集團總共需要花費1億多美元。聚美優品的母公司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由陳歐全資擁有。


上市6年市值縮水超90%


曾經,“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詞傳遍大江南北,也讓聚美優品火了一段時間,曾被稱為“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創立於2010年,聚美優品只用了四年就成功登陸了美股。2014年8月,聚美的股價達到37.99美元的歷史高點,市值達55億美元。


但隨後,假貨困擾、市場的競爭加劇以及來自政府方面的政策變化等因素,給聚美帶來致命的衝擊。在退市之前,聚美優品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艾媒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聚美優品在中國的用戶滲透率就僅為1.70%。而手機淘寶、京東的用戶滲透率則分別達到53.30%、20.60%。


實際上,聚美優品近些年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方向。2015年7月,聚美優品投資垂直母嬰社區寶寶樹2.5億美元,持有11.6%的股份;2018年又以8650萬美元的價格向阿里巴巴出售寶寶樹4%的股份。


2017年8月,聚美優品向電視劇《溫暖的弦》投資8400萬元,計劃投資影視製作公司,打造“時尚娛樂+電商”。 

 

其中最為人知的是聚美優品收購了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優品持有街電82.07%的股權。聚美優品2018年年報顯示,以街電為代表的新業務,2018年幫助公司實現營收9.3億元,在集團業務總營收中佔比超過22%,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但對於聚美優品本身而言,其並未成功實現從“垂直電商”到綜合電商的跨越。如今,公司市值為2.27億美元,較最高市值下跌超過90%。


私有化後面臨美妝電商新挑戰


聚美優品宣佈完成私有化,很多人其實更關心其後續的發展。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在市值嚴重被低估、國外投資者開不清聚美模式與前景的情況下,聚美私有化是一種選擇。聚美接下來有衝擊A股爭或是港股的可能,電商間的競爭又增加了新的變數。在國內上市擁抱資本市場,本身也是符合中國資本市場鼓勵創新型企業的政策。


在他看來,聚美的競爭除了來自美妝電商,也有來自綜合電商的壓力。在電商尋找新的流量背景下,聚美優品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跟上步伐,不斷創新。


實際上,美妝電商發展多年,經歷了天天網倒閉,樂蜂網停運,加上現在聚美優品私有化,垂直電商在資本、品牌、產品等方面有限制,缺乏與綜合電商平臺抗衡的能力,逐漸“沉淪”。


艾媒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化妝品渠道分佈中,近五成的消費者更傾向於在綜合電商類平臺購買化妝品,其次是化妝品專賣店、百貨商場專櫃。對比之下,僅有9.9%的消費者會在化妝品垂直電商平臺購買。


業內人士認為, 垂直電商品類侷限較大,加上淘寶、京東等綜合平臺電商日益成熟,擠壓了美妝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用戶會更願意在那些曝光量大的平臺上買賣商品。此外,各種新興媒體、渠道的崛起,也分散了微博用戶的注意力,而在微博正是聚美優品等老牌垂直電商聚斂用戶的主要陣地。伴隨著短視頻和直播興起,各種網絡紅人在美妝領域的帶貨能力也遠勝於傳統的KOL引流。


綜上,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儘管是全新的開始,但其後續發展同樣面臨更大挑戰,需重新梳理品牌,建立核心競爭優勢。

聚美優品終於私有化 但美妝垂直電商早已風光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