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眾所周知,阿米巴的四大核心要素分別是經營哲學、阿米巴組織、核算體系和業績報告會。V


如果要把阿米巴落地,我們還需要更加的細化才行,在四大核心要素的基礎上,我給分解出七大落地要點,構建了一個“人”字模型,如下圖所示。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阿米巴模式的落地有七大要點:


1.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這也是稻盛經營十二條的第一條;


2.組織設計與組織劃分,這是阿米巴落地能否成功的關鍵;


3.核算制度,在阿米巴中主要是指單位時間核算制,這是阿米巴落地的核心抓手和工具;


4.定價與內部交易,也就是內部市場化,這是阿米巴落地的難點;


5.經營計劃構建、執行與經營分析,也就是業績報告會,這是阿米巴能否產生威力的關鍵;


6.人事與教育制度,包括評價激勵、能力發展以及與合夥人制的融合,這是阿米巴落地的重要支撐;


7.經營哲學和領導人的職責與使命,這是阿米巴對領導人的要求。


我們先來看第一條,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稻盛和夫是極其看重思維方式的,那思維方式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威力?


關於思維方式,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半杯水,消極的人看到後說“哎,只有半杯水啊”,而積極的人看到後則說“哇,還有半杯水啊”。


還有一個更發人深思的故事,有一家人圍著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在聊天,這個時候媽媽問:“兒子,你長大了之後想做什麼?”小傢伙說:“我長大了之後想當醫生。”


這時候家裡人就七嘴八舌開始說話了,奶奶說:“醫生好啊,社會地位高。”姥姥緊接著說:“待遇也不錯喲。”姥爺緊接著說:“除了工資,還有其他收入呢。”


爺爺想了想現在男女比例失調那麼嚴重,也忍不住了:“更重要的是以後找對象方便。”爸爸聽了特別高興,問道:“兒子,你為什麼想當醫生呀?”


兒子這個時候有點摸不著頭腦,疑惑地回答:“不是說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嗎?”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試想,如果一個人想當醫生,是為了所謂的社會地位,為了工資外的其他收入,或者是為了找對象方便,跟他當醫生是為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在他以後的行醫過程當中,所作所為、行為方式會不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稻盛和夫為什麼那麼看重思維方式呢?簡單地說,思維方式有時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是決定一件事情的性質乃至結果

對於阿米巴落地來說,企業首先要弄清楚我們在企業裡導入阿米巴的目的是什麼?稻盛和夫對此的要求比較高,他要求要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崇高的事業目的。


對於企業家來說,至少我們在導入阿米巴的時候,在做組織建設的時候,領導者要有成人之心。不然我們在導入阿米巴之後就很容易變質。

稻盛和夫講敬天愛人。什麼是敬天愛人呢?敬天愛人就是一種思維方式。


敬天就是敬奉天理,按照陽明心學的說法,天理即良知,我們在盛和塾有個說法是“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動,循天理而動,必得天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對天理即良知這句話的理解,用了很長的時間,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了一句特別難聽的話叫“傷天理”。


我就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們講天理即良知。我們為什麼罵一個人傷天理?一個人做的事情怎麼就能傷到天理呢?天理是什麼?其實就是說這個人沒良心,沒良知。


什麼是愛人呢?愛人就是關愛他人,也就是稻盛和夫講的利他之心。


我們盛和塾也有一句話叫“僅憑利他二字即可平天下,何需論語半部”,所謂的愛人,所謂的利他之心,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對用戶有關愛之心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因此,阿米巴推行落地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企業阿米巴推行導入的目的與目標。


這裡可以學習華為,任正非講華為在未來變革過程中,要強調目的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多產糧食,產生戰略貢獻和增加土地肥力,凡是不能為這兩個目的服務的,都要逐步簡化。


所有的變革最主要的是圍繞為“客戶服務創造價值”來建立流程制度,不能為這個中心服務的,我們都要簡化,現在流程的繁瑣,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沒有弄清楚目的到底是什麼。


任正非的這段話是非常本質的。想清楚了目的,我們的手段才能更明確,才能少走彎路。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稻盛和夫的經營十二條,第一條是“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在盛和塾有個說法,經營十二條的第一條比後面十一條都重要。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經營企業的時候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也就是思維方式,所以稻盛和夫反反覆覆的強調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比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