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得的不一定是癌症

前不久,母親被癌症“碰瓷”了。

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碰瓷”。雖然,為了這個事,我和母親奔波了一大圈,從看遍周邊的三甲醫院,到遠赴美國波士頓,但結果是幸運的,母親最終被明確了診斷,癌症的陰雲終於散去……


其實,你得的不一定是癌症

母親的異常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在貴州的一個小城市,那個時候,父親在政府部門工作,母親全職在家照顧我和父親,日子不算大富大貴,但也過得輕鬆自在。不幸的是,父親因病離開了我們,母親為了支撐這個家,開始每天到超市或其它地方打零工。

長大後,我如願考上了西北地區的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經歷過為人打工、創業失敗、再次創業後,我成為一家中型公司的CEO,母親一如既往地默默支持著我,從不抱怨。

眼看著我事業走入正軌,收入逐年增加,買了房,成了家,妻子也懷了孕,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準備好做奶奶……一場疾病卻襲擊了我們。

2019年5月份的時候,妻子發現母親走路或坐臥的時候,身體有些遲緩、僵硬,和平時大不一樣。經過一番追問,母親才告知我們:她的左側腰部近期突然開始疼痛,久坐、久臥後就會加重,起身困難;起來活動一陣後,才能慢慢緩解。

原本我們也沒有當回事,畢竟母親年紀大了,只是給她吃了一些止痛藥。可是兩個月後,母親的症狀進一步加重了,邁腿上樓梯都困難。這時我才感覺到問題嚴重,強行帶她到醫院住院,要求醫生對她做全面深度的檢查。

噩夢,從住院開始了…

一開始,醫院查不出母親到底有什麼問題;之後,我就通過各種渠道找遍了西北地區知名醫院的著名專家,把母親從頭到腳地做了各項檢查,包括核磁、CT、B超、PET-CT、腰錐穿刺等。


幾乎將近三週的密集檢查,所有的報告都是“疑似腫瘤性病變”,但沒有一位醫生給我明確的結論。

沒辦法,我只好請求血液內科和腫瘤科會診,結果卻仍然模稜兩可——

考慮為漿細胞瘤

我感覺我的天要塌了。這麼多年來,母親就是我頭上的那片天,她為了我吃了多少苦,我一件一件清楚地記得。而她才50多歲,我還沒有好好地孝敬她,還沒有讓她抱著孫子安度晚年……

其實,你得的不一定是癌症

我默默地告訴自己:你不能什麼都不做,你不能聽天由命,你一定要想辦法,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母親。

於是,我瘋狂地繼續聯繫各科專家,在部分醫生的建議下,母親再次接受了脊椎穿刺,病理活檢提示大量漿細胞浸潤,檢驗報告提示遊離輕鏈輕度升高,但仍不足以診斷為骨髓瘤。


在始終不能完全確診的情況下,醫生建議按漿細胞瘤實施腰椎放射治療


意料之外的出行

我猶豫了:是聽從醫生的建議,馬上進行放射治療?還是再到其他醫院聽聽其他醫生的建議?


這時,我的一個合作伙伴提醒我,與其在國內兜兜轉轉耽誤治療時機,不如到國外找權威醫院再看一下。在他的推薦下,我找到了盛諾一家並毫不猶豫地簽訂了出國看病委託書。畢竟,在病情發展的情況下,我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很快,他們幫我選定了醫院、預約了醫生、辦好了簽證。在翻譯人員的陪同下,我帶著母親,懷著忐忑和希望,飛往美國波士頓。

其實,你得的不一定是癌症

你為什麼要戴護腰?


由於母親在國內並沒有真正確診,盛諾一家給我們預約了兩位美國專家,

一位是診斷科的醫生,一位是血液科的醫生


我們首先見的就是診斷科的S醫生,一位白人女士。


S醫生見到我們後,一邊介紹自己,一邊逐一和我們握手,之後對我們說,她已經仔細看過母親在國內的診斷病歷和影像。之後,她詢問了母親近期的身體狀況和目前的用藥情況。還特別問我:“你們為什麼要讓患者戴護腰?”


我回答說,國內醫生在我母親的影像上看到腰椎上有病變,擔心會引起骨折,所以建議她戴上護腰。


S醫生轉過頭來問母親:“你戴著護腰身體舒服嗎?對疼痛有沒有緩解作用?”

母親說:“戴上後對疼痛倒是沒有什麼影響,但是行動上非常不方便,也影響睡覺。”

S醫生點了點頭,說:“那麼你可以不用戴護腰了,從影像資料上看,這不會引起骨折。”

之後,S醫生和我們一起回顧了母親的病史,最後她對我們講,從目前現有的資料看,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母親有血液相關的疾病。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接下來母親需要做兩個檢查:一個是重新驗血,一個是CT;同時等待醫院的病理檢查結果,之後再見血液科專家。


不是腫瘤?那問題出在哪?

一週之後,我們又見了血液腫瘤科的專家R教授。他沒有絲毫的架子,笑著對我們說,“歡迎來到我們醫院就診,我們一定會盡力為患者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的。”

他告訴我們,他已經和S醫生溝通過了,也仔細地看過母親國內所有的病歷資料,通過在醫院做的血檢結果、CT結果及病理結果,反覆溝通影像科專家和病理科專家,

完全排除了漿細胞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同時也肯定沒有其它腫瘤

其實,你得的不一定是癌症

通過影像,美國醫生認為母親的胸椎T8-11有TB病毒引起的感染,這可能母親腰部疼痛、行動不便的“真兇”,所以建議預約傳染科及骨科專家。醫生高興地告訴我們:如果確認是TB,完全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治癒。

聽到這裡,我完全傻眼了,當時的感覺就是:又驚喜,又懷疑。

驚喜的是,我終於聽到了母親的病不是癌症,心裡壓著的那塊大石頭可以搬開了。可是我又開始懷疑:這個結論可信嗎?為什麼在國內經過了那麼多的各項檢查,見過了那麼多的專家,就沒有人這樣提過呢?

醫生進一步解釋說,經過對你母親的病理切片重新做分析後,可以確認,你母親的漿細胞數量是正常的,血液檢查的各項指標也完全正常,CT影像結果也顯示,你母親身上沒有任何實體腫瘤。

我又問,那CT結果顯示的腰椎和胸椎上的病變是什麼呢?

醫生耐心地對我說:我找影像科的同事研究了CT結果,那些病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屬於陳年性損傷比如骨質增生,第二種就是骨結核。所以我建議你們再回去看S醫生,她會根據我的意見安排再做活檢,以便確認到底是屬於哪一種情況,之後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

這下,我和母親的心終於放下了。說來也奇怪,自從見過美國醫生、聽到自己患的不是腫瘤後,母親腰也沒那麼疼了,輪椅也不用坐了,直接就可以自己走路啦。

幾點思考:


現在想想,中美之間的醫療差異到底在哪?

首先是在疾病確診方面,我們在國內確實感受到了深深的無力。當所有醫生都不給你明確答覆的時候,患者真的是有力無處使的,決定也沒法做——我怎麼能拿母親的生命去做“賭博”呢?


而美國醫生更加講究證據,他們對疾病的論證也更加完善,而且是多學科合作

。在為母親明確診斷的過程中,醫院診斷科、血液腫瘤科、傳染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這些醫生全部都參與了進來,由最初見的診斷科醫生統籌安排,也不需要我們一科一科去找,節省了很多精力和時間。


其次就是人性化的服務。每次我們見醫生都長達1個小時以上,這樣就有充足的時間來討論母親的病情,向醫生提問。


後面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在確診不是癌症後,母親著急回國,而我覺得好不容易來一趟,應該趁機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這樣我們母子兩個就鬧了點小別扭,在見醫生時,母親故意有些不配合。這時,醫生把我和母親的手拉到一起,對母親說:“請理解您的兒子,也請相信我,我們都希望您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那個時候,母親一下子就平靜下來了……那種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當然,在美國看病也有不適應的地方。比如醫生都是預約制,看病速度沒有國內快;另外,在沒有確診的情況下,醫生是不給開藥的,只能等著。不過,這也是本著為患者負責的理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要不要去美國看病,我認為見仁見智,秉持自己的本心就好


在不同的條件、環境下,人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而且醫療充滿著不確定,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秉持本心,你的心會告訴你應該怎樣去選擇。


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放棄,千萬不要妥協。也許,還有一種辦法你沒有想到;也許,還有一種嘗試可以努力


只有竭盡全力了,不管結果如何,最後你才能說:我不後悔;我沒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