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第一神童,全國矚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了,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忙於各種學習中,讀書、寫作業、上補習班,連玩耍的時間都沒有了,為了就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好的成績。

如果誰家的孩子表現出天賦異稟、智商超群,那肯定是引人羨慕的非常自豪的事。這樣的孩子通常稱之為“神童”而被人津津樂道。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這樣的神童自古有之。甘羅12歲拜相,曹衝7歲稱象,房玄齡年幼兒識大局,李賀奇才驚韓愈。現代這樣的神童同樣也有很多,今天要說的是被稱為“中國第一神童”的寧鉑。

寧鉑於1965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小就表現出的了一些驚人的天賦:沒上過幼兒園,2歲半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4歲學400多個漢字,9歲能吟詩作對、同大人對弈,13歲時擁有詩詞、醫學、圍棋等多項專長,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錄取,當時被譽為“第一神童”,引起全國人矚目。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生活苦悶,出家為僧

無數的榮譽和光環撲面而來,讓這個少年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先是進入大學後,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最愛的天文學系,反而被安排就讀理論物理,讓他一時難以適應。其次他要服從安排滿足人們圍觀一位神童的嗜好,而自己內心的苦悶卻無處求教。最後,他必須無數次與“分數不理想”的現實搏鬥,以免讓人覺得“寧鉑已經不行了”。

1982年寧鉑本科畢業留學任教,19歲的他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同年他第一次報考研究生,但隨即放棄了;第二次報考完成體檢後,又放棄了;第三次連准考證都領了,在走向考場的那一刻他又退縮了。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眾多的“光榮”讓他懼怕失敗,他是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樣才是真正的神童。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裝成一個天才的樣子,寧鉑每天都在掙扎中,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壓力與煩惱。

1988年寧鉑結婚,然後生子,但婚姻生活卻不和諧,他開始醉心於研究佛學。2002年到五臺山出家,隨後被學校領回。2003年再次遁入空門,堅決地與塵世生活做了了斷。

從“第一神童”到“全國最年輕的講師”,再到兩次出家為僧,寧鉑多次引來關注的目光,成為了一個充滿爭議的天才人物。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缺乏情商,生活不順

與寧鉑一樣的神童還有很多,其中他的同學謝彥波的經歷也頗為周折。

謝彥波小學三年級時就學完了初中數學,四年級就學完了高中數理化,五年級就開始鑽研大學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小學畢業時參加高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二名。11歲上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18歲讀博士,被看好有希望20歲前獲得博士學位。

掩藏在成績光環下的缺陷,在謝彥波身上同樣很突出。他自理能力差,而且自視甚高,尤其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在中科院讀博期間與導師關係僵硬,博士拿不下來,於是轉到美國繼續讀博士。到美國後他師從諾貝爾獎得主安德森授學習,可是他的傲氣再次令導師無法容忍,最終受其他事件影響,沒能完成學業回國,以碩士身份在中科大教授物理。然後在持續不斷的煩惱中,用了10年的時間,才結束了自己“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的夢想。

還有神童干政,比謝彥波晚一級的科學少年班學生,也因性格原因與人交往不睦,留學不如意,回國後也很消沉,多年與母親相依為命,幾乎與世隔絕。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神童教育”,惹人爭議

江西省社會學會會長王明美說,“神童教育”本質上是違反教育規律和人的智力發展規律的。在違背規律的情況下,這些孩子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和過高的期待,這對他們學習和健康成長是不利的。

神童教育片面地追求成績、看重智商,但人際關係這一課、心理健康這一課,這些孩子都落下了。從小得到了過多的讚譽與表揚,也讓他們沒能養成好的心態,缺少平常心。心智發展不成熟、人際關係差,這樣的缺陷會影響他們的終身。

“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38歲出家為僧,坎坷經歷引人爭議

少年得志不一定是幸運,他們的成功來得太過容易,沒有經過磨難和挫折,就像破繭成蝶的過程中被人從外面打開了繭蛹,這樣出來的蝴蝶是飛不遠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眼光看長遠,一時的早慧並不代表一生的成功,立足未來,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智商教育與情商教育並重,才能會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