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煩惱:

教孩子寫作業,總說“我不會”,

陪孩子玩遊戲,總說“我不敢”,

我們想盡各種辦法鼓勵誇讚孩子,

希望孩子多點自信和勇氣,

可孩子油鹽不進,不願努力改變。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你現在腦海裡是不是打了大大的問號:為什麼孩子習慣性說“我不會、我不敢”?

1、“我不會”,也許是孩子內心最深的痛

一位老師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學生A是個內向的小男孩,上課時喜歡趴著不聽課,也不寫作業,回答問題總說我不會。老師找他談心,發現他極度自卑,覺得自己笨,身邊人都看不上他。


學生B是個安靜的小女孩,平時聽課、作業都很認真,可每一次都達不到預期目標,一次次的失敗讓她越來越沒信心繼續努力。


學生C很聰明,因為成績下降,變得頹廢。老師每次找他談心,他都會努力一陣子,可一遇到問題就退縮,沒幾天就打回原形,最後絕望放棄。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賞識,“我不會”3個字說出來並不容易,背後是孩子鮮為人知的複雜心境。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歌德說:


他們嘴上說著“我不會”,其實是築起了厚厚的殼,把自己深深包裹了起來。

無助感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這些孩子常常將問題內化,覺得造成學業、心理問題因素是內在的、不可控制,因此容易沮喪自卑,不願嘗試努力。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專家發現孩子有這些表現,大多是父母期望過高,不允許孩子犯錯。比如孩子學習上遇到問題,經常受到批評或打擊,變得焦慮恐懼,從而失去自尊,容易破罐子破摔。

“我不會”並非孩子真的不行,或許是孩子另一種求救信號。


2、“我不敢”可能是孩子本體覺發展失衡


一位媽媽說:我們家的寶貝膽子很小,每次想陪他玩些活動,總是不敢。


比如:在公園想陪他玩滑滑梯、盪鞦韆,我蹲下來好好安慰他:媽媽會保護你的。他好像沒聽進去似的一直說“我不敢,我們走吧”。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有些孩子膽小,做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家長和老師會誤以為是孩子性格、態度問題,然後逼著孩子去挑戰自己。

其實這還有一種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引起。本體覺掌控身體各器官協調運作,如果失調嚴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容易產生

挫敗感,養成逃避的習慣。


本體覺失調存在多種情況,比如對肌肉控制不良、手眼協調差、身腦協調差等等,大腦對身體傳來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歸納整合,使孩子動作不靈敏,產生挫折感,失去自信。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3、“我不會、我不敢”,還可能是父母過於溺愛

當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還有一種可能是父母平時幫孩子太多。


比如:孩子不會穿衣服,就幫他穿;孩子不會用筷子,就拿勺子;孩子遇到問題,就幫他解決問題,或者幫他想辦法...


父母愛孩子是出於本能,但過多的愛會變成負擔,讓孩子形成依賴習慣,覺得只要自己撒個嬌,就可逃避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這對於成長來說,是很不利的。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當孩子因為以上3點原因,經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該怎樣幫助孩子不再逃避,勇於挑戰自己呢?

1、利用“成就效應”,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當孩子是由於自卑、缺乏自信,常說“我不會”時,父母可以“利用成就效應”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成就感是一個人努力的重要動機,有成就感的孩子積極性高、肯努力、肯堅持,我們可以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多點肯定與讚美。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幫助孩子設立“跳一跳”,建立夠得著的合理目標,讓孩子嚐到成功的甜頭,激發“內在動力。”

2、陪孩子做感統訓練,實現本體覺平衡

當孩子是由於本體覺失衡,導致的自卑、不願挑戰,最快速的解決辦法就是進行感統訓練。

除了專業訓練以外,家長也可以輔助孩子做本體覺訓練。比如:


羊角球訓練


準備材料

羊角球


訓練方式

讓孩子坐在羊角球,雙手握住,用力把球坐扁,雙腳蹬地帶著羊角球往前跳。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讓孩子每組跳8圈,每次做3組,堅持訓練。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蹦床訓練


準備材料

家用蹦床


訓練方式

讓孩子在蹦床上自由跳躍,也可以和家長對接拋球,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可以拍手給孩子節奏,也可以放放有節奏感的音樂,跟著節奏邊聽邊跳。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跳跳球訓練


準備材料

跳跳球


訓練方式

讓孩子雙腳夾緊同時用力向下踩,藉助球的力量把身體彈起來,家長注意孩子的安全。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3、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當孩子是因為過度依賴他人,養成的逃避習慣,父母需要更用心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首先,父母需要教會孩子自己動腦。孩子還小的時候面對的困難,大多是與學習相關。


有時候孩子遇到不會的題,會直接求助於父母,這時候爸爸媽媽們最多給孩子講兩遍,同類型的題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動腦思考。


孩子常說“我不會、我不敢”,父母要重視,預防孩子習慣性逃避!


同時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點點滴滴的小事,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父母要學會放手,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遇到這些問題嗎?歡迎家長們留言區交流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