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商铺九个坑,土豪请直接忽略

十个商铺九个坑,土豪请直接忽略

俗话说:一铺养三代。这个逻辑是我买了商铺不变现,纯持有,作为资产沉淀,吃长线租金收益。那现在这个逻辑还行的通吗?

1、商业供需过剩

关于商业供需,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一个城市人均商业的占有面积应该控制在1.2㎡以内。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商业供需勉强合理,剩下的都是过剩。

地方政府对商业有种特殊的偏好,普遍认为商业越多、城市综合体越多,城市形象越好,税收就越高,城市的经济表现就越好。所以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做了大量的商业用地,尤其是一些核心区域、核心道路,盘踞着大量的商业用地。房企想要在旧城改造、城市开发中分一杯羹,就必须迎合政府的需求,规划的需求。

于是就出现一个诡异的现象:想要拿地,必须配合建商业。

除了城市综合体,社区街铺也是开发商着力去满铺开发的重点,原因无二,街铺的单价远高于住宅,同样的面积,商铺货值最大,开发商是不会去考虑社区的总体需求,只会考虑如何收益最高。

综合体商业供应过剩,街铺供应过剩,自然整个城市的商业供应就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

2、电商对实体行业的冲击

电商的确比实体便宜。中国的市场一般被分为六级,从北上广深到西部的农村,这么长的渠道链,有很多中间商在中间获利,电商崛起之前,很多产品区域市场价格是高于一线城市的,神马原因?渠道垄断。而电商把全国拉倒同一水平线,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超其他国家,也就造就了电商的拥趸越来越多,此消彼长,实体一定是深受冲击。

主流消费者的变化。2014年以后,80后和90后取代70后成为最主流的消费者,这部分人群相对之前有较大的区别:

1、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深谙,这使得选择商品的时候,评价成为非常主流的判断依据,实体店铺是不存在的;

2、对商品价值的判断更多依赖于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子,电商的传播性远超线下;

3、成长在互联网上的80,90后,本身的生活模式变的更宅,实体更多承担社交娱乐职能,大家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漫长逛街的路上。

十个商铺九个坑,土豪请直接忽略

3、实体店的成本增加

房租保持了三十年的上涨。实体经济中,房租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产品中的房租成本超过20%,什么概念,就是你在实体消费的20%是贡献给了房子的产权人。一般的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房租会有高低起伏,整体看也将是相对平滑的向上曲线,但是中国持续的高增长,导致的地价高攀和对未来的预期只涨不跌,从而推动房租的陡峭上升曲线,这也是实体店难以存活的一大原因。

除了铺租,还有人力成本,物资成本等等,而这些,都在暗示着实体店成本的巨大,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加上经营不善,一不小心就要面临关门转让的危险。线下商店变得越来越难盈利,频频商铺转让转售成了常态。

4、长线持有的痛点

多数的商铺投资者,哪里会管什么业态组合、业态平衡,我高价买的店面,自然是谁给的租金高就组给谁,谁能最快的给租我店面,给我带来收益,我就租给谁。在商业出租运营的环节,没有业态规划,重复率极高,就这熬死一批又一批的租客,接着熬死一片商业,然后熬哭了房东,最后要不勉强持有,或者彻底套牢。

或许你会说,商铺的位置很关键,这个不可否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什么行业都好做,经济下行,如同洪水来了,眼光好的无非是找了个更高点地方,晚点被淹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