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平桂區:“飛地抱團”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4月21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馬山村集體經濟茶園,農業技術員正向茶農傳授茶樹修剪及養護知識。

這些技術員來自平桂區碧雲峰茶葉有限公司。據瞭解,平桂區有馬山等18個村以集體茶園出租給碧雲峰茶葉公司經營管理,每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5.94萬元。這樣的“飛地抱團”正是平桂區為了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而實施的一項創新舉措。

過去,該區村集體經濟收入相對偏低的村,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發展力量薄弱、造血功能貧乏等短板。如何克服這些短板?平桂區創新性提出以“區級統籌、跨村發展、股份經營、保底分紅”為主的“飛地抱團”模式,把資源匱乏、無成熟項目的薄弱村的資金集中投入到條件成熟的項目、企業,通過合作、入股等方式,參與園區開發、產業投資、企業投資等,走出一條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村企(村)異地合作抱團發展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入股項目“以資生財”,使得村集體經濟從“薄弱”向“穩固”轉變。去年,平桂區46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通過投資入股平順公司進行扶貧移民創業園項目建設,共獲分紅收益185.76萬元。薄弱村通過與平順公司合作,將資金入股到平桂區扶貧移民創業園項目,實現了貧困戶就業、村集體增收、企業發展的三方“共贏”。

發揮特色“以地生財”,使得村集體經濟從“富村”向“強區”延伸。近年來,平桂區在貧困村建立村級集體經濟茶園,並由貧困村自行管理,茶園收益歸貧困村集體所有。成立平桂碧雲峰茶葉有限公司,建成茶葉加工廠9家,形成產、工、銷一體化茶葉產業鏈。

目前,全區有29個貧困村建成集體茶園3400多畝,其中在6個土瑤深度貧困村分別新建1個200畝以上茶園,直接產生效益61.9萬元,增加就業崗位600多個,帶動產生效益近百萬元。

村企聯盟“以企生財”,使得村集體經濟從“自利”向“共贏”轉型。平桂區通過村集體與企業抱團合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行公司運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村企共贏”。

平桂區中紅等3個貧困村通過與瑞羊農業公司合作,利用土地流轉在羊頭鎮發展“魚藕(蹄)共生輪作”立體種養模式的雙季水生蔬菜產業。

在項目帶動下,去年全區種植蓮藕、馬蹄、香芋等水生蔬菜超6萬畝,有1200多戶農戶發展產業,其中有256戶貧困戶360多人穩定就業,為農戶年增加土地流轉、務工收入超千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公司發展壯大、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的三方共贏。

此外,平桂區還鼓勵各村挖掘資產資源,以村集體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性資產,閒置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農業基礎設施等與村民合作社、經營穩健的工商企業開展合作經營,多元化發展“飛地經濟”。

“突破單個村單打獨鬥面臨的資金、區位等瓶頸,抱團發展、飛地造血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規模化與產業化,是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見效速度較快、投入資本保值增值較穩妥的方式。同時,實現經濟要發展、企業要生存、村級要收益的‘三方共贏’。”平桂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記者 朱柳蓉 通訊員 陶勝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