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上個月聽說瓊瑤奶奶告別大眾了,她可是包含了好幾代人的記憶。當初我還是小學生時,人生最大樂趣就是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還珠格格》劇的。那種神魂顛倒、日思夜想,晚上做夢都恨不得小燕子和紫薇能入夢來。現在都覺得費解,一個十歲的小孩能從這個咋咋呼呼的神劇中看出什麼名堂。正值青蔥少女時期,又適逢《情深深雨濛濛》的熱播,再度被迷得暈頭轉向,決定正式向瓊瑤小說進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話說男主角可謂是個個溫柔解意、情深不渝,他的出現足以叫日月星辰失色,全世界都要退居其位。女主角被這愛火焚燒,甘願為其赴湯蹈火甚至不惜香消玉殞,愛得是死去活來,驚天動地。男主或女主又多半伴隨著離奇的身世或有段不為人知的過去,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一步步揭秘,從而一波三折、峰迴路轉。一部小說讀完往往教人長吁短嘆、不忍掩卷。

客觀地講,瓊瑤小說能獨佔鰲頭和金庸武俠並肩,甩出亦舒、席絹們一大街確實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比如,她的小說採取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格式,首尾有序,構局完整。特別是每每以情景相合的古詩詞引入,拋磚引玉,與結尾相呼應。這樣的構思對人物的勾畫,尤其是悲劇人物,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像《紅樓夢》對黛玉的描述,從開篇就以“絳珠草”的詩詞道出了她一生還淚的悲劇。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去毒

不過,本篇的立意,是要批判沉迷於少女夢幻的危害。回過頭來說,從十七八歲起,當我的主體意識覺醒,三觀顛覆,決心以魯迅的冷眼,客觀地認識世界。此時誰若提起瓊瑤,若不表示十分地鄙夷不屑,簡直不足以撇清立場。憤青的那一腔子熱血啊,奉王小波、尼采、叔本華為圭臬,決心以意志力衝破一切陳舊枷鎖,以揭開世界的表象為己任。在此請原諒一個瘋子的囈語……

不幸的是,由於浸淫在粉紅色的夢幻中太久,其毒素已深入骨髓,一時無法根除。且隨著青年荷爾蒙的發育略有倒戈之勢。為了培植高尚鬥志的幼苗,我決心以毒攻毒,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自己浸泡在浪漫主義的培養皿中,並以最純正的營養液——西方浪漫派的鼻祖——古希臘悲劇、拜倫、莎士比亞做養料。既可以滿足一己之私,又打著高雅文學的藉口,一舉兩得。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重建三觀

從此我發現了一個更加深邃、廣闊得多的世界。柏拉圖的愛情神話中,宙斯起初造人是播撒種子在地裡,像瓜果蔬菜那樣長出來。男女共有一個身體,如圓滾滾的球體,上哪兒都一同滾了去。他們二十四小時摟抱在一起,茶飯不思的。宙斯怕他們會枯萎而死,便命令技藝精湛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用頭髮絲般的薄刀片,像切雞蛋那樣將他們切開,然後在傷口的皮膚處打個結,所以直到現在他們的肚臍上都留有包紮的痕跡。他們切成兩半後,有短暫的時間彼此擁抱,以滿足相思焦渴之苦,其餘時間好從事生產活動。但是由於赫菲斯托斯的操作不慎,不幸留了個後患,有些人被切開包紮時,發現皮不夠用,只好任憑那另一半男人或女人流血而死。這就導致現在有些人終生無法尋覓到另一半而鬱鬱寡歡,原來他們的另一半早已經被犧牲掉,不復存在了。所以他們只好將畢生的精力用在別的地方,反而因此有了一番成就。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後愛情時期

柏拉圖的神話雖說粗糙,卻也道出了一個真理:人是不可能光靠談戀愛活著的。嘆多少正值芳華的少男少女,為了所謂的真愛,就像瓊瑤小說、電視劇那樣尋死覓活,叫人扼腕不止。雖說不能完全歸咎於善良天真的小說家,不過和這種神話愛情,置愛情高於一切之上的文化脫不開干係。

所謂物極必反,試看今天九零後、零零後們的愛情觀,他們早已將那片愛情的神秘薄紗視若敝屣。愛了,就是今天感覺對了,兩人一拍即合;明天覺著不對了,立刻分道揚鑣。也許在他們的詞典裡,“愛情”這個詞可以和“約炮”相互替代。真不知這是不是矯枉過正。

奧林匹斯眾神為愛情開的一帖解藥

愛的奧秘

瓊瑤小說代表的是她那代人對純粹愛情的憧憬、嚮往。這種以愛為名的激情,就像飛蛾撲火,不僅轉瞬即逝,其火焰還會灼傷自身甚至他人。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年輕一代,已經十分對瓊瑤式的歇斯底里的愛情十分不屑了。

看古往今來,一代代人都追問過:什麼是愛?而百思未解,也許這就是永恆的奧秘。因為愛,無數男女彼此相吸,即便容貌變換也不改初衷。現實中的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摻雜上友情和親情,有時甚至無關風月。而能讓愛保持經久不衰的,也許就是他們心中那份對光明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共同追求,將他們緊緊相聯,並始終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