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养猪户养殖了一批生猪,到出栏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养的猪能获得较高效益,扣除投入的成本,猪的重量就决定着收益,相同的饲养期,维持正常的料肉比,猪的重量越高,收入相对就要高一些。猪在饲养前期,关注得最多的就是成活率,到了育肥期,是最后一个重要的养殖环节,生长进入高峰期,也是体重增加最明显的时期,养猪户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体重。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饲养育肥猪期间,使用单一的饲料营养不够全面,要搭配多种营养元素,才能满足生长需求

蛋白质: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育肥猪吃了以后就沉积在体内,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生长,实际上是满足氨基酸的需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决定着猪肉品质,育肥猪饲养期间,调配饲料就要根据氨基酸的需求进行。猪能够吸收多少蛋白质,取决于氨基酸的品质和比例,每一种饲料里面的含量也不一样,养猪户就要进行灵活搭配。在猪小于50公斤之前,体内的水分比较多,对蛋白质的需求也比较旺盛,要特别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到了生长后期,猪的体内积累了足够的脂肪,就可以减少蛋白质的供给。

维生素与矿物质:正常吸收维生素,可以增加育肥猪的吃食量,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当喂的饲料中维生素不足时,猪的代谢功能就会减弱,表现出食欲不佳的状态,生长速度也会减慢,引起维生素缺乏的相关症状。此时,养猪户就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调节摄食,特别是消化功能较差的猪要重点关注。猪体内的维生素,会与矿物质一起作用,调节消化功能和活动能力,补充维生素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矿物质。

粗纤维:饲料中的粗纤维,可以改善猪的肠道环境,避免发生腹泻。但是在选择饲料时,里面的粗纤维含量要合理,含量太高,饲料的消化时间增长,不利于猪生长。比如30~50公斤的猪,饲料中的粗纤维不能超过3%;70~80公斤的猪,粗纤维含量不能高于5%。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饲养育肥猪,采取多元的肥育方法,达到增重的目的

1、直线肥育法: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农村地区比较小的养猪场,采取直线肥育的方法,通常是把饲料放在自动的饲槽让猪自由吃食,从20公斤长到80公斤都用这种方式饲养,发挥猪的最大生长潜能,体重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劳力,不用多少时间管理,但这种方法饲料的利用率较低,容易浪费饲料,猪的肥膘比较厚,瘦肉率较低,影响商品质量,逐渐被淘汰。

2、“吊架子”肥育的方法:适合饲养脂肪型的猪种,这种方法从仔猪饲养期开始,就要对饲料进行控制,主要饲喂青粗饲料,限制营养的吸收,到了育肥期以后,再换成营养性的饲料来饲喂,此时猪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体内的脂肪就比较多。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节约一些成本,但是到了后期,增重的效果不太明显,猪基本上就在长脂肪,经济效益不太高。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3、阶段育肥猪饲养法:这种方法要把猪的生长期分为前期和后期,以50公斤为标准,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饲料来饲喂。在生长前期,给猪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饲料,促进生长发育,到了育肥期以后,饲料的供应量就要适当减少一些,达到生长前期的80%左右。这种方法与直线肥育和“吊架子”肥育有很大的区别,既要加强猪的增重速度,也要考虑养殖成本,提高猪的瘦肉率。养猪户使用这种方法以后,技术上面又做了改进,将猪的生长期又分为了20~40公斤的小猪阶段;40~60公斤的中猪阶段;60~90公斤的大猪阶段,这三个阶段比之前的两个阶段育肥效果更加明显。与其它两种育肥相比,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了4.9%,单日增重提高了2.8%,而且猪肉减少了肥膘,瘦肉率明显提升,不增加饲料成本的同时,生长重量与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这种育肥方法也广泛应用在养猪行业中。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育肥猪饲养期间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重量

1、及时去势:育肥猪在生长期间,公猪采取去势以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要比母猪强得多。随着公猪的生长时间推移,虽然还没有达到成熟,体内会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猪肉的口感就不太好。去势得越早,对猪产生的应激反应就要小很多,一般仔公猪在断奶前的20天就要去势,而杂交的仔猪品种,一般是在35天以后去势,生长速度会加快,瘦肉率也会增加。现在有一些大规模的养猪场,引进了现代培育的新品种,到了成熟期就达到了屠宰的年龄,所以这类品种就不用去势。

2、合理分群:仔猪从保育舍转到肥育舍时,要按照不同的品种进行分群,每个品种的猪生活习性不一样。其次,还要按猪的性别来分群,经过去势以后的公猪,吃食量要比母猪大得多,生长速度也要比母猪快,分群饲养才能统一出栏。最后,还要按猪的个体大小来区分,每个猪群的个体、强弱应保持一致,否则饲养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大小不一,达不到全进全出的要求。一个群体的猪,适应了新的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调群,以免猪产生应激的反应。如果有的猪发生了疾病或是体重过轻,只需要单独进行隔离饲养,其它的猪在猪舍里就不要变动,一般猪在分群以后的4~5天,就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形成良好的秩序,一直到出栏前也不要随意调整。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3、合适的饲养密度:在规模性的养猪场,猪舍面积固定的情况下,猪群的饲养密度越大,猪的生活环境就会变得拥挤,发生踩踏的情况,相互之间也会发生争斗,影响猪的吃食与休息,猪吃不好睡不好,体重就很难长上去。若饲养的密度过小,会浪费猪舍的使用面积,在北方的一些地区,猪舍饲养密度太小,到了冬天猪舍的温度也要低一些,对猪的生长不利。养猪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了比较合适的饲养密度,一般肉猪每圈饲养15~20头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4头,育肥猪阶段饲养密度可以按猪舍面积0.6~0.9平方米/头来算。

4、调整猪舍的温、湿度:育肥猪随着体重的增加,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耐受力也会下降,比较适合的生长温度在14~28度之间。在普通的猪舍里,温度在20~22度这个区间时,饲料的转化率达到最高水平,当气温达到30度时,猪的食欲就降低,吃食量也会减少,生长期就会延长。猪舍的温度超过32度时,可以在喷雾器里装一些清水,对猪舍进行喷雾降温,在操作时,喷水量不要过大,不能造成地面积水。猪舍适宜的湿度控制在75%左右,环境太干燥,容易引起粉尘,诱发猪的消化道疾病,当猪舍的湿度超过了80%以上,就要把猪舍棚顶的通风设备打开除湿,防止猪舍环境潮湿滋生细菌。

生猪出栏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重量?育肥猪的3项饲养技术可供参考

最后,说一下育肥猪饲养期间的注意事项

育肥猪饲养期间,增重会随着饲养时间增长而增加,而生长速度则会降低,猪到了成年的阶段,饲养时间越长,增重就越高。因此,在饲养前期,加强培育管理,可以提高生长速度,是节约饲料和缩短养殖周期的重要措施。育肥猪的体重增加,适当保持运动是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和新陈代谢的一种措施,但在生长期间也要避免育肥猪过度运动,特别是猪群之间相互追赶或争斗,体内的能量就会过度消耗,甚至发生各种应激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