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區塊鏈向上

圖片

一方面,未來區塊鏈技術在橫向的應用場景上會有所拓展,在某些領域,疫情使區塊鏈技術從一般性需求變為剛性需求;另一方面,疫情也促進了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應用。

本報記者 陸成寬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區塊鏈成為助力疫情防控的硬核科技。

近日,全國首個“區塊鏈+疫情防控”標準正式獲批發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個左右協助疫情防控工作的區塊鏈相關應用上線,類型涵蓋了身份管理、信息確認、供應鏈金融、信息採集確認等場景。

那麼,區塊鏈為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什麼區塊鏈技術可以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未來區塊鏈技術還存在哪些挑戰?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對付疫情相關謠言有一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的場景中,區塊鏈應用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是信息管理、應急物資和食品安全追溯以及身份認證管理。”智鏈萬源(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EO、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董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對疫情進展、防疫知識等信息高度關注。然而,一些疫情相關的謠言、虛假知識甚至陰謀論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不僅混淆視聽,而且容易造成恐慌。在董寧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是為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官方發佈信息前會多方求證、層層把關,這就導致真相總是姍姍來遲。

“抑制這些謠言與虛假信息的傳播,區塊鏈技術是個有力的武器。它不僅可以讓真相跑得更快,還可以讓假消息無處遁形。疫情期間,智鏈萬源就上線了信息發佈戰‘疫’平臺。”董寧說,區塊鏈的分佈式技術可以幫助促進多組織間的協同,很多時候官方發佈信息之前,要與多個部門、單位驗證,而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可以在快速驗證方面幫上忙;同時,區塊鏈裡有個技術叫智能合約,如果把公共信息發佈的流程放在智能合約裡,它可以根據流程自動執行,大大提升發佈效率;更重要的是,區塊鏈可以對鏈上信息進行存證,幾乎不可能被篡改,這樣就可以對信息源和傳播途徑進行追溯,並根據存證記錄追責。

談到應急物資和食品安全追溯,董寧舉了區塊鏈技術讓物資捐贈更透明可信的案例。他表示,以前區塊鏈在商品追溯、供應鏈、物流跟蹤方面已經有很多應用案例,此次疫情中,已經有多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慈善捐贈平臺上線。該技術具有的分佈式、難篡改、可溯源等特點,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慈善公益項目中透明度低和暗箱操作等問題,每一筆捐助的流通數據都可以被存儲並固化,方便監管機構進行追溯和監管。

為復工復產解除後顧之憂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18日印發通知,部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鼓勵將區塊鏈等技術運用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

隨後,中國聯通研究院與江西聯通、江西工業互聯網分院合作研發出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企業復工復產備案申報平臺”,解決了遠程在線填報、跨地市跨部門快速同步以及備案數據安全可信等問題,可以避免現場人員聚集,提高了備案效率,為政府復工復產備案解除後顧之憂。

據瞭解,這一備案申報平臺具有6個區塊鏈服務節點,採用了256位加密算法,具有分佈式、高冗餘、高安全等優點,充分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對企業備案信息和核準信息全部上鍊保存,企業、防控指揮部、業務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等多節點均可同步查詢鏈上記錄,確保公平、公正、公開。通過平臺,企業可一鍵實現備案、主管部門可一鍵核准,監管部門可以隨時查看全省多種復工復產數據統計,實時掌握進度,滿足快速復工的需要。

疫情之下,使用區塊鏈技術賦能供應鏈金融,也能夠在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具體說來,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現有供應鏈金融體系中信用傳遞、信息造假等痛點問題,加速盤活資金,提升服務效率,為供應鏈條上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進而緩解一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資金困境。”董寧說。

此次疫情期間,區塊鏈技術成功運用到了供應鏈金融領域。2月7日,北京市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已正式上線,這一平臺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實現政府和國企採購合同應收賬款確權,並聚合融資擔保、資產管理等各類金融資源,為中小企業快速提供全方位供應鏈金融服務。

機遇和挑戰同生並存

疫情過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方向如何?董寧表示,區塊鏈可能會迎來不少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未來區塊鏈技術在橫向的應用場景上會有所拓展,這主要得益於人們對區塊鏈技術重視度的提高,以及在某些領域,疫情使區塊鏈技術從一般性需求變為剛性需求;另一方面,疫情也促進了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應用,比如未來5G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

中國知識產權發展聯盟區塊鏈專委會主任趙偉也曾表示,這次疫情危機為區塊鏈帶來了機會,未來區塊鏈將在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公益事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區塊鏈在構建國家級的防災應急指揮系統中,可能發揮基礎性的作用,而這也將帶動區塊鏈的快速發展。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在迎來機遇的同時,未來區塊鏈發展也必將面臨挑戰。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元豐曾撰文指出,區塊鏈發展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是人才儲備極為不足,國研智庫報告顯示,中國真正具備區塊鏈開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非常稀缺,約佔總需求量的7%;同時,目前區塊鏈的應用太淺,甚至存在用偏和用錯的可能;此外,對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社會影響認識不深。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可能對政治、社會和經濟學基本理論產生深刻影響。區塊鏈網絡的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完全基於規則,沒有腐敗的特點值得我們深思和重視。

在董寧看來,未來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針對行業特點的深度應用問題上。在區塊鏈技術的產業應用方面,大企業做的更多的是通用平臺,針對行業特點專門設計的區塊鏈發展相對滯後,區塊鏈通用平臺與具體行業應用有差距。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