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在古代歷史上,女性的才華是被掩蓋的。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所謂的“三從四德”等條條框框,將女性層層約束在柴米油鹽裡,無聲無息地度過一生。

但亦有許多優秀的女性,憑藉一身才華,在厚重的歷史畫卷中,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

說起劉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狸貓換太子》中那個陰險狡詐、奪人愛子的劉妃。

然而,這完全是文學故事杜撰,並非真正的事實。

真正的劉娥,不僅沒有故事中的惡毒,反而充滿傳奇色彩,被後人稱讚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從街頭歌女,逆襲成一代賢后,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女人的格局越大,人生才會越寬闊。

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1

身處逆境,自強不息

和宋真宗的其他兩位皇后相比,劉娥可以說是出身最卑微、爭議最大、經歷也最為坎坷。

劉娥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家道中落,孤兒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母親只好帶著她回到孃家。

雖然幼年喪父,寄人籬下,但劉娥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性格十分堅韌,不僅學會了讀書識字,還學會了打鼗鼓這一技傍身。

等劉娥長到十幾歲時,外祖父家把她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沒幾年,因生意艱難,龔美帶著她一起前往京城另謀生路。

沒想到,這一去,徹底改變了劉娥的命運。

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從四川到京城,一路風塵僕僕,盤纏早已花得七七八八。

為了生活,劉娥就在京城中用自己擅長的打鼗鼓,來補貼家用。

她容貌出眾,技藝超群,很快就在京城小有名氣。

而在機緣巧合下,劉娥被當時的襄王趙恆看中,買入府中,做了襄王府的侍女。

很快,劉娥就憑藉自己的聰明伶俐,取得了趙恆的歡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灰姑娘,一下變成了金鳳凰。

然而,就在劉娥的前途看上去一片光明時,命運卻又給了她重重一擊。

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十分瞧不上出身寒微的劉娥,勸阻無果的情況下,跑去與宋太宗告狀。

宋太宗當即下了一道聖旨,責令趙恆即刻把劉娥逐出京城,並給趙恆賜婚。

趙恆不捨得貌美如花的劉娥,就把她偷偷安排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金屋藏嬌。

這一藏就是十五年。

自古紅顏薄命,色衰而愛弛,在見慣了“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時代,面對自己的尷尬處境,劉娥並沒有一蹶不振。

她深知,花無百日紅,以色侍人,總會有被厭棄的那天。

所以,在這漫長的十五年裡,她選擇了韜光養晦,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宋太宗去世,趙恆登基為帝后,劉娥也終於苦盡甘來,被接入皇宮,封為美人。

此時,劉娥已經36歲。

儘管皇宮佳麗三千,而劉娥也早已不復當年的青春妍麗。

但因為她聰慧溫柔,又通曉古今,熟知政事,再加上這些年讀書浸染出來的高雅氣質,讓已貴為皇帝的趙恆,依舊對她寵愛不已。

在往後的人生裡,劉娥一路晉升,最後終於在44歲時,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老子曾在《道德經》裡寫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劉娥雖出身卑微,經歷坎坷,但她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不管身處何種境地,都不會自我放棄。反而努力學習,從精神、學識上充盈自身。

而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垮,那麼,即使面對再大的風浪,也能泰然處之,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

2

身居高位,心存善意

在以往的宮廷鬥爭中,人一旦登上權力的頂峰,就會變得失去自我,越來越冷血無情。呂后如此,武則天亦如此。

但劉娥卻打破了這鐵一樣的定律。

劉娥被封后前,因出身卑微、尚未生子等原因,遭遇了諸多大臣的堅決反對,讓宋真宗十分惱怒,也讓劉娥白白多等了五年。

可當真宗因病久居宮中,越來越依靠劉娥處理政事時,劉娥並沒有趁機公報私仇。

相反,她處事公允,賞罰有度,既照顧丈夫,又教導兒子,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受宋真宗的信任。

1022年,宋真宗病逝,遺詔曰:“太子趙禎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

從此,劉娥成為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開始了十一年的執政生涯。

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因皇帝年幼,再加上劉娥的出身、晉升之路與武則天有諸多相似之處,很多大臣都擔心她會效仿武則天稱帝,處處提防。

但劉娥卻從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大肆誅戮宗室。

相反,她對趙氏族人十分優待。

不僅封賞宋太宗八子元儼:

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 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

還對趙氏小輩成員,充滿了長者對晚輩的關心和愛護。

此外,雖然宋仁宗並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她對仁宗的教育,始終盡心盡力,從不懈怠。

據史料記載,宋仁宗年幼時,曾受太監蠱惑,想把先祖平定南方後獲得的珍寶器銘從奉宸庫中取出賞玩,但劉娥卻趁機給他上了一課。

還有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原本是劉娥的侍女,一朝得孕生子後將孩子抱給了劉娥。

劉娥並沒有過河拆橋、斬草除根,在真宗去世後,劉娥還將李氏封為順容,又在李氏得病時封她為宸妃。

在李氏死後,劉娥更是聽從宰相呂夷簡的建議,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她穿上了皇后冠服。

就連司馬光也評價說:

“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小窗幽記》有云:

富貴家宜學寬,聰明人宜學厚。

人生就是一場博弈,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給別人留後路,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退路。

一個有大格局的女人,從不著眼於眼前的個人得失,而是以智慧的眼光看事,以溫厚的心態待人。

如此,進退之間,方顯從容。

3

面對慾望,懂得剋制

人們常說:“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因為面對慾望,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

但劉娥卻再一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其實劉娥和武則天身上,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相似。

比如:出身都很低、丈夫都是當朝第三代君主、晉升皇后都經過了很多波折、都頗得皇帝寵愛、當皇后期間就開始主持朝堂並有著出色的能力……

可劉娥與武則天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面對權力慾望,武則天選擇不惜一切爭取,甚至與至親為敵也在所不惜。

而劉娥卻選擇剋制,從而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

一個女人,歷經坎坷終於站到了王朝的最高點,要說心中沒有一點權力掌控欲,那是不可能的。

在宋仁宗還小的時候,劉娥曾說過:“候上春秋長,即當還政。”

然而,一直等到仁宗十九歲,劉娥也沒有將執政大權還給皇帝。

大臣們坐不下去了,紛紛上疏請求太后還政於皇帝,這其中就有名臣范仲淹。

但是劉娥統統不予理睬,既不懲罰上疏官員,也不回應具體還政日期。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有次,劉娥問參事魯宗:“唐武后如何?”


魯宗回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劉娥聽了,雖然沉默不語,但心中卻已然有了權衡和決斷。

所以,當有大臣為了討好劉娥,獻上武后臨朝圖,稱其為當代武則天時。劉娥當即大怒,把圖拋到地上,呵斥道:“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1033年,劉娥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在行祭太廟大典時,破格要求穿天子袞冕祭祀。

群臣雖然不太同意,但也不敢違逆太后。於是,便將衣服上的飾物減少幾樣,呈遞給劉娥。

大典結束後,劉娥心願已了,即還政於仁宗,不久,便病重薨逝。

一代賢后,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明朝文學家陳繼儒曾說:“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

雖然劉娥終其一生也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她卻因為自己的理性與剋制,保全了自己的名譽,也保全了劉氏族人的性命。

而有大格局的女人,從來不會成為慾望的奴隸,而是時時刻刻保持清醒,抵制誘惑,以德修身。

其實,人生很多事,都是強求不來的。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學會急流勇退、看淡放下,才能活得隨緣舒適。

4

在劉娥短短六十五年人生裡,她創造了多個“第一”,是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也是第一個身穿龍袍祭祖卻沒有稱帝的皇后。

她從一個出身卑微的民間女子,到入宮為妃、為後,到“借腹生子”、垂簾聽政,再到母慈子孝、終此一生。

北宋“武則天”:從歌伎到皇后,女人格局越大,人生越開闊

早年淒涼落魄,晚年幸福圓滿,她的人生經歷,可謂是曲折離奇、精彩紛呈。

而劉娥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逆境中不放棄、順境中不偏離,懂分寸、知進退,才是得到幸福的“秘籍”。

當代詩人黃敬遠,曾在詩詞《風蝶令·驚鴻起》中寫道:

“繁花似錦覓安寧,淡雲流水度此生。不屑人間胭脂粉,獨留青冢向黃昏。”

人生不易,願你我都能在茫茫紅塵中,覓得此生安寧。

如果不是因為一場意外,大唐詩壇一哥或許不是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